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1917年出生,2006年逝世,她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琦君以散文和儿童故事闻名,作品风格温柔敦厚,多是怀旧文学,她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国台湾高中、初中国文课本,小说《橘子红了》曾被中国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
以下是关于琦君书籍的一些评价:
一、作品风格与特点
温柔敦厚:琦君的散文写作风格以温柔敦厚见长,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以细腻柔婉的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也贯穿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怀旧色彩:琦君的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她通过回忆童年、故乡和亲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怀旧情怀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温暖与爱,也唤起了人们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
情感真挚:无论是写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琦君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她的文章字句浅易近人,却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桂花雨》中对桂花的甜蜜回忆,《碎了的水晶盘》中对宽容的体会,都充满了温情。
二、教育意义与影响
适合青少年阅读:琦君的作品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她的散文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塑造纯正的品格。《小时候》这本书精选了琦君散文中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如《桂花雨》《金盒子》《青灯有味似儿时》等名篇。
广泛的受众群体:琦君的作品受到了七八岁到七八十岁读者的喜爱,她的文字不仅能吸引年轻人,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鸣,许多读者在阅读她的作品时,都会被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所感动。
文学价值:琦君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她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著名学者夏志清认为,琦君的一些名篇,即便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无愧色,这些评价充分说明了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经典作品推荐

《桂花雨》:这本书收录了四篇琦君散文名作,包括《桂花雨》《喜宴》《母亲》和《碎了的水晶盘》,每篇文章都充满了温馨与爱,适合6-12岁的少儿阅读。
《玳瑁发卡》:这本书收录了三篇琦君散文名作,分别是《玳瑁发夹》《一对金手镯》和《阿荣伯伯》,这些文章充满了琦君对故人与往事的温暖回忆,生动有趣。
《宝松师傅》:这本书收录了五篇琦君散文名作,包括《两条辫子》《我的蚌壳棉鞋》《宝松师傅》《母亲的金手表》和《小瓶子》,每一篇都饱含了她满满的真挚感情。
《水是故乡甜》:这本书是琦君凝聚人生经验和高度智慧的精品,从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再纵观天下事,写尽人世沧桑,这本书不仅适合成人阅读,也能让青少年从中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橘子红了》:这本书是琦君的中、短篇小说作品的精选集,收录了琴心、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橘子红了、梅花的踪迹、紫罗兰的芬芳、钟、死因、长沟流月去无声、阿玉、绣香袋、探病记这十五篇精彩的小说作品,这些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非常值得一读。
琦君的书籍以其温柔敦厚的风格、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她的作品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鸣,通过阅读琦君的作品,读者不仅能享受到美好的文字,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哲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琦君的作品,不妨从《桂花雨》或《水是故乡甜》开始,相信你会被她的文字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