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水保属于哪个二级学科?水保专业属于工学还是农学?

水保属于哪个二级学科,这是一个涉及学科体系划分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学科目录中,水土保持(简称“水保”)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学科归属需要从学科内涵、发展历程及学科目录演变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水土保持主要归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一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体学科名称通常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以下从学科背景、学科内涵、学科体系定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水保属于哪个二级学科?水保专业属于工学还是农学?-图1

学科背景与历史沿革

水土保持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应对水土流失问题、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结果,水土流失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国开始引入西方的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从学科归属来看,早期水土保持研究多依附于农学、林学等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科体系的完善,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被正式设立为二级学科,归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这标志着水土保持学科地位的独立化和规范化。

学科内涵与研究内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核心内涵是研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水土资源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土流失机理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探究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的过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如梯田、谷坊、淤地坝、拦沙坝等,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微地形,减缓径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3.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包括造林种草、植被配置模式、生态修复等,利用植物根系固土、冠层截留雨水等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能力。
  4.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研究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等高耕作等农业技术,通过改变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控制水土流失。
  5. 水土保持规划与管理:研究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监测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等,结合GIS、RS、GPS等现代技术,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综合治理方案的优化。
  6. 荒漠化防治与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类型的成因、过程及防治技术,包括防风固沙、石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等。

学科体系定位与归属

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层次,农业资源与环境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代码为0909,其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为其中的二级学科,代码为090903,其学科定位体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的核心内涵——即通过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将水土保持归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学科目标的统一性: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以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核心,水土保持作为保护水土资源、防治土地退化的关键手段,直接服务于这一目标。
  2. 的交叉性:水土保持研究涉及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农学、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综合性特征高度契合。
  3. 应用领域的关联性:水土保持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区域、生态脆弱区和流域治理,与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领域高度重合。

水土保持学科与林学(如“生态学”二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也存在密切交叉,在生态修复领域,与林学的生态学相互支撑;在流域综合治理中,与水利工程的水土资源调配相结合,但在学科归属上,水土保持的核心定位仍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主体。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水土保持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水土保持学科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水土流失治理向生态系统服务、碳汇功能、气候变化适应等新兴领域延伸,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主要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从事科研、管理、规划、设计等工作。

以下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在学科目录中的定位简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核心研究方向
农学(09)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903) 090903 水土流失机理、水土保持技术、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答: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科侧重点不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隶属于农学门类,更侧重于农业区域和生态脆弱区的水土资源保护与土地退化防治,研究对象以土壤、植被、小流域为主,强调生态与农业的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隶属于工学门类,更侧重于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评价、环境治理工程等,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强调工程技术的应用,两者的联系在于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在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存在交叉,如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工程技术和植被恢复技术可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撑。

问题2: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基础知识?
解答:学习该专业需要具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农业与环境科学基础;工程力学、水力学、工程制图等工程技术基础;还需掌握GIS、RS、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对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的兴趣以及野外实践能力也是学习该专业的重要素质要求,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土保持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