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程设置: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培养涵盖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和成形制造三个学科方向,每个方向对应不同的研究所,如设计工程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等,电机系则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多个二级学科,并在全国多次重点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2、招生名额分配:各研究所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调整招生名额,材料成形制造研究所建议完善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架构,增加年轻研究系列教师的博导资格。
3、导师队伍建设:各研究所强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摩擦学研究所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选题和科研能力。
4、考核机制优化:为了确保培养质量,各研究所建议优化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提高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考核门槛,压缩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考核环节,提高必要环节通过门槛。
5、国际交流合作:清华大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机械系与德国亚琛大学建立了“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并与多个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平台。
6、实践与创新结合:清华大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电机系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和重要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7、思政教育强化:各研究所在教育改革中注重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层次人才。
8、就业前景广阔: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既可以进入国家制造业的主流企业,也可以选择学术研究机构或政府机关工作,机械系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一汽、中核集团、华为等知名企业。

9、持续改进机制:清华大学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研讨,以适应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电机系通过组织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加速推进教育改革进程。
清华大学机电研究生教育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课程体系、严格的考核机制、国际化的视野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