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妍斐教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合唱指挥专业教师和儿童合唱团指挥,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音乐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她不仅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艺术教育。
一、金妍斐教授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
金妍斐自幼学习钢琴,师从河南省电影制片厂作曲家荆月霞老师和我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周广仁教授,她在四岁时就登台演出,九岁时在全国少儿推新人钢琴大赛河南赛区获得金奖,2005年,她以河南省音乐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2013年,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柏林音乐学院,跟随院长、柏林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Joerg-Peter Weigle教授深入学习合唱指挥专业。
在职业生涯中,金妍斐多次受中国驻德大使馆邀请率团参加使馆文化活动,并多次作为指挥及艺术总监在德国和北京成功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广受好评,她还担任了德国“musicam amantes Frauen-chor”合唱团、柏林学友合唱团、北京锦绣青年合唱团的指挥及艺术总监,她的工作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教学经验,也为她提供了广泛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方法与理念
金妍斐教授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她认为,合唱不仅仅是声音的和谐,更是心灵的交流,她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技巧的训练,更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团队的合作。
在童声合唱教学中,金妍斐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为零基础的孩子们设计了既有趣又有效的身体、气息、音准、听力等多方面练习,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训练,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也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包头市民族歌舞剧院的培训
2017年,金妍斐教授针对包头市民族歌舞剧院合唱团人少、唱法杂、声部力量薄弱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教学,通过三天的授课和精心指导,合唱团员排出了《花儿与少年》、《山楂树》、《欢乐那达慕》、《花瓣》、《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五首声乐作品,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合唱团的专业素养,也为剧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趣味合唱课程

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趣味合唱从零学》课程中,金妍斐老师为零基础的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练习,如《街头少年》、《星光闪烁》、《春晓》等作品,这些练习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合唱技巧,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金妍斐教授的成功经验表明,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技术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他们的潜能。
2、情感表达: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3、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
4、多元化发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五、相关问答
问:金妍斐教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金妍斐教授的教学方法独特之处在于她能够将复杂的音乐理论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她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问:如何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答: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选择合适的曲目,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发声、呼吸、节奏等方面,要注重团队协作,培养成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能力,要定期组织排练和演出,让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问:艺术教育应该如何避免陷入技术教育的误区?
答:要避免艺术教育陷入技术教育的误区,首先要明确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探索和发展。
六、小编有话说
金妍斐教授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音乐教育领域树立了典范,她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技术的训练,更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团队的合作,她的案例展示了艺术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希望未来的艺术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