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自动化专业隶属于吉林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部,该学部是学校为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而整合优质资源组建的教学科研单位,自动化专业作为工科领域的核心专业之一,在吉大的建设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学科特色,其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部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链条。
从学科归属来看,吉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前身可追溯至1959年原吉林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发展,2000年合校后整合了原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等相关学科资源,形成了现在的自动化专业布局,该专业主要在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部下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行招生和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为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
在师资力量方面,自动化专业拥有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教授占比超过35%,副教授占比约45%,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等人才项目,教师团队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过程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课程体系与培养特色上,自动化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实践创新”的四维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与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机器人学基础、智能控制导论等,同时设置了PLC编程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仿真与操作等实践性强的实验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等科技活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就业,或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学位。
科研平台方面,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吉林省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校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实践条件,实验室配备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嵌入式开发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等先进实验设备,能够满足从基础理论验证到工程应用开发的各类实验需求。
相关问答FAQs:
-
问:吉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哪些?
答:主干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与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学基础、智能控制导论、检测技术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PLC编程与应用等,同时设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
问: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方向和深造前景如何?
答: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制造企业(如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公司、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深造方面,学生可报考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或申请出国留学,近年来深造率保持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