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专硕哪个方面比较好考?上岸率高、竞争小的方向有哪些?

在选择专业硕士(专硕)时,“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考试难度较低、竞争压力较小、备考门槛不高的专业,但“好考”并非绝对,需结合个人背景、兴趣、职业规划及院校特点综合判断,以下从考试科目、报录比、分数线、备考难度等维度,分析专硕中相对“好考”的方向及原因,并提供具体参考。

专硕哪个方面比较好考?上岸率高、竞争小的方向有哪些?-图1

考试科目难度:数学与英语是关键门槛

专硕的考试难度首先体现在公共课上,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对数学基础较弱或跨考生而言,不考数学或考数学三(难度低于数学一)的专业会更友好;英语方面,英语二难度低于英语一,适合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

不考数学的专业

数学是许多考生的“拦路虎”,尤其是数学一(理工类)和数学三(经济类),涉及高数、线代、概率论,对逻辑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不考数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教育、艺术等领域,备考压力显著降低。

  • 典型专业
    • 教育硕士(Ed.M):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方向,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教育综合(333),教育综合以背诵为主,题型多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适合擅长记忆的考生。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汉语基础(354)、汉语国际教育基础(445),前者侧重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知识,后者涉及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固定,背诵量大但难度不高。
    • 法律硕士(非法学):虽然法律本身有难度,但非法学硕士允许跨考,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专业基础课(刑法、民法)、专业课(法理、宪法),且命题侧重基础概念,不要求法学本科背景,公平性较高。
    • 艺术硕士(MFA):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专业创作/理论,部分院校复试才考专业技法,对文化课要求较低,适合有艺术特长但文化课基础一般的考生。

考数学三的专业

若数学基础尚可,可考虑考数学三的专业(难度低于数学一),这类专业多集中在经济管理类,但部分方向因竞争较小或招生人数多,相对“好考”。

  • 典型专业
    • 农业硕士: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农业知识综合(自命题,涵盖农业推广、农村发展等)、数学三,部分院校数学三要求较低,且农业类院校报录比通常低于财经类院校。
    • 图书情报硕士: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含数学基础、逻辑、写作),数学部分难度低于数学三,逻辑和写作可通过短期训练提升,适合逻辑思维较强的考生。

报录比与竞争压力:冷门专业机会更大

“好考”的核心在于竞争激烈程度,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直接反映录取难度,通常报录比低于5:1的专业算竞争较小,而热门专业如金融、会计、计算机等,报录比常达20:1以上,甚至更高。

传统工科中的“冷门”方向

工科整体报录比低于经管类,但部分热门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竞争激烈,而传统工科如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因行业需求相对稳定,就业面广,但考研热度较低,报录比多在8:1-10:1,且招生人数较多,部分院校还会接受调剂。

农学、理学中的基础学科

农学类(如作物学、畜牧学)和理学类(如化学、生物学)专业,因就业面较窄,报考人数较少,部分院校存在“招不满”的情况,接受调剂的可能性大。

  • 兽医硕士: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兽医基础,专业课内容固定,全国招生院校不多,但报录比常低于3:1,适合对动物医学感兴趣且想降低竞争压力的考生。
  • 地质工程硕士:属于艰苦行业专业,报考人数少,但国家政策支持,部分院校提供奖学金和补贴,实际录取难度较低。

跨考门槛低的专业

部分专业允许跨考且不限制本科背景,但因其就业方向“非主流”,竞争较小。

  • 社会工作硕士(MSW):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社会工作原理与实务,内容侧重理论应用和政策分析,不考数学,且对本科专业无限制,适合想进入民政、社区等领域的考生,报录比多在6:1-8:1。

分数线与院校选择:双非院校性价比更高

国家线和院校复试线是“好考”的直观体现,热门专业(如金融、新闻传播)的复试线常高于国家线30-50分,而冷门专业或双非院校(非“双一流”高校)的分数线往往接近国家线,甚至“过线即录取”。

双非院校的“洼地效应”

“双一流”院校因资源优渥,竞争激烈,而部分实力较强的双非院校(如南京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特定专硕领域有学科优势,但分数线较低。

  • 生物技术与工程硕士:在双非院校中,复试线常为国家线(2023年A区工学国家线273分),而“双一流”院校可能高达300分以上,且招生人数更多。

新增或扩招专业

近年来,部分院校为适应行业需求,新增了专硕点(如人工智能、储能工程等),初期招生人数多、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小。

  • 储能科学与工程硕士:2020年左右新增,聚焦新能源领域,部分院校(如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年报录比仅5:1,且接受调剂,适合想抓住“新赛道”的考生。

备考难度:资料公开、题型固定的专业更易准备

备考难度取决于专业课资料的丰富度和题型的稳定性,若专业课参考书少、真题重复率高、题型以基础题为主,备考效率会更高。

背诵型专业课

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出版硕士等,专业课内容以记忆为主,真题中80%以上为基础题,通过反复背诵即可得分,例如教育综合(333)的全国真题重复率高达60%,重点章节(如“教学原则”“德育方法”)几乎每年必考。

题型固定的管理类联考

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等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为管理类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二,题型固定(如逻辑的削弱、加强题,写作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可通过刷题和模板训练快速提分,适合备考时间有限的在职考生。

专硕“好考”方向总结(对比表)

专业类别 典型专业 考试科目特点 报录比参考 适合人群
教育类 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 政治+英语二+背诵型专业课(无数学) 6:1-8:1 善记忆、想进教育行业
法律类 法律硕士(非法学) 政治+英语一+基础法律知识(跨考友好) 8:1-10:1 跨考、想进入法律领域
农林类 农业硕士、兽医硕士 政治+英语二+农业/兽医知识+数学三(难度低) 3:1-5:1 对农林领域感兴趣、接受调剂
工程类(传统)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招生多) 8:1-12:1 工科基础好、想进传统制造业
管理类(联考) MBA、MPA、MPAcc 管理类综合(数学+逻辑+写作)+英语二 10:1-15:1 在职考生、备考时间有限
艺术类 艺术硕士(MFA) 政治+英语二+专业创作/理论(文化课要求低) 5:1-7:1 有艺术特长、文化课基础一般

相关问答FAQs

Q1:跨考生如何选择“好考”的专硕?
A:跨考生需优先考虑“不考数学+专业课门槛低”的专业,如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尽量选择不限制本科背景的院校,部分专业(如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对跨考友好,且复试不会歧视非科班出身,提前查阅目标院校的跨考录取比例(部分院校官网会公布),优先选择跨考录取率超过30%的专业。

Q2:双非院校的专硕含金量低吗?就业会受影响吗?
A:双非院校的专硕含金量取决于专业实力和地域资源,而非“双一流”标签本身,南京工业大学的工程管理硕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技术硕士,在行业内认可度较高,且与当地企业合作紧密,就业率甚至超过部分“双一流”院校,对于就业而言,企业更看重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和专业证书(如CPA、法律职业资格证),而非院校层次,因此选择双非院校的优势专业性价比更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