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慧敏,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她出生于山西阳泉,在科研中注入更多热爱和专注,在科研途中学有所长,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担任教授,同时也是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以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常福院区的副院长。
孙慧敏的教育背景丰富,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专业获得了农学博士学位,并在土壤学专业获得了农学硕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及土壤物理性质与过程等方面。
在教学方面,孙慧敏讲授本科生课程包括《土壤物理学》、《土壤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和《环境土壤学》,研究生课程则有《土壤物理研究法》和《土壤学进展》,她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科学家,通过严谨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
孙慧敏在科研项目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种不同类型纳米颗粒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及修复作用”(2018-2021),以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粪便堆肥毒害物质降解去除及推荐施用技术”(2018-2020),她还主持了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高附加值纳米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农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2018-2020)和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2019-2022)。
孙慧敏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包括《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Cr(VI) by illite-g-C3N4 under visible light.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3》和《Effect of cationic,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s on transport of microplastics: Role of adhesion of surfactants on the polyethylene surface.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2》,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她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孙慧敏是一位在教育和科研领域都有着卓越贡献的学者,她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她在教学方面的努力也为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