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的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作为国内语言类高校中最早尝试非语言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自1998年设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该专业依托于上外国贸学院的强大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比较深广的国际化商务视野和文化修养、以及良好的中外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级商务人才。
一、学科点历史与发展
上外的国际贸易学专业是国内语言类高校最早的经济学硕士授予单位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学科点已确立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规范的课程体系与鲜明的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是经济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深造的理想选择,而且为具有特定语言专长的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发展路径,自1999年招生以来,共培养了400余名硕士毕业生。
二、专业介绍
1. 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侧重培养“智囊型”人才,主要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交往中面临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侧重培养实务型人才,主要研究中外企业在跨国、跨文化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商务交流与日本经济:两个特色方向,主要针对具有较高英语或日语水平的学生。
区域经济一体化:侧重培养“学者型”人才,主要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集团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以及中国在所加入的区域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2.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有8名教授、11名副教授,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如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向:宋世方教授、蒋彦庆教授、章玉贵教授、徐佳教授、陈淑梅教授、余宇新副教授、李煜鑫副教授。
国际市场营销方向:于朝晖教授、张瑾教授、曾嵘副教授、孙海霞副教授、赵衍副教授、杭虹丽副教授。
商务交流研究方向:张爱玲教授、杨静宽副教授、秦悦副教授。
日本经济方向:瞿晓华副教授、刘玉飞副教授、张建华副教授、张建副教授。
3. 课程设置
上外国际贸易学硕士专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是注重国际生源与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提供全程、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反映各研究方向学科前沿问题的专业学位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微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
专业学位课程: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区域经济一体化、商务交流理论与研究、国际营销、国际经济法等。
可选修的金融专业课程:国际金融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会计、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心理等。
4. 就业前景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全脱产三年,修满34个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颁发经济学硕士学位,各研究方向毕业生均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历届毕业生中,除出国留学深造者外,其他同学的就业去向包括多家跨国公司,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国有四大银行等中外银行,以及中外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
三、相关问答FAQs
Q1: 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报录比如何?
A1: 近年来,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报录比大约在10:1左右,但具体数字会因年份和报考人数的变化而有所波动,考生在报考前应详细了解当年的招生简章和报录情况。
Q2: 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A2: 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多个领域找到理想的工作,由于上外在外语和国际化教育方面的优势,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薪资水平会根据不同的公司、岗位和个人发展机会而有所不同,上外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较高。
小编有话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对于具备深厚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上外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学术训练,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将有机会与一流的学者共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共同探索国际贸易的奥秘,为成为未来的商业领袖做好准备,无论你是希望深耕学术研究,还是渴望在国际商界大展拳脚,上外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都将是你理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