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医学专业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医学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实践技能的深化和提高,该培养方案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暨大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相关内容的详细阐述:
1、课程学习
学分制要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包括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本学科需修满2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基础英语4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专业课3学分,医学统计学3学分,临床药理学与传染病学1学分,卫生法律法规与人文医学1学分),非专业学位课选修5学分(循证医学2学分,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前沿讲座1学分)。
课程安排:课程学习全部安排在第一学期晚上及周末进行,不再安排第一学期完全脱产上课,临床药理学与传染病学、卫生法律法规与人文医学是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课程,需自学并统一考试。
2、临床能力培养
轮转原则:研究生需在本专业所属的二级学科内各研究方向和相关学科轮转时间不少于16个月,在导师所从事的专业及研究方向内轮转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工作。
实践要求:经过三年的培养,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专业疾病的基本诊断、诊疗技术,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诊、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病历书写等技能。
3、教学能力培养

- 协助上级医师带本专业的实习医师进行实习、示教、讲小课等,要求带一轮本科实习,进行临床教学能力的初步培养,教学能力培养结束后需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作出鉴定。
4、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重点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训练上,具体要求包括: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应表明研究生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考核与评定
-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临床实践及教学实践实行考核,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 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需达70分(含70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方可撰写论文。
6、中期考核、开题及发表论文要求
- 中期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的前两周进行,具体办法按照暨南大学的《暨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试行办法》执行。
- 所有学生需在第二学年参加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课程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完成临床技能训练者由第一临床医学院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
以下是两个关于暨大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问:暨大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学制是几年?
- 答:暨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2、问:暨大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后需要达到哪些临床工作水平?
- 答:研究生毕业后应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小编有话说: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面而严谨,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研究生将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方案也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