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领域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融合了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谭昌伟教授在这一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带领团队在智慧农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教育背景与学术生涯
谭昌伟,男,1980年生,安徽淮北人,他于1998年9月 - 2002年7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攻读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随后,他在2002年9月 - 2005年6月期间,在安徽农业大学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7月起,他开始在扬州大学工作,从事农业遥感与智能农业技术研究,2007年9月 - 2010年6月,他又在扬州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取得博士学位,2012 - 2013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遥感中心进行访学,合作研究农业无人机遥感技术,2013年,他晋升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副教授。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
谭昌伟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智慧农业,现主要攻关基于多源感知信息协同的稻麦生长智能遥感监测技术,他建立了基于“卫星 - 无人机 - 地面”遥感大数据的稻麦生长信息智能解析技术,并开发了稻麦生产智能化服务系统,在科研方面,他曾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和中国作物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已主持在研和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3项等科技计划,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16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3项,制定江苏省标准3项。
三、智慧农业中的关键技术应用
1、大田作物“星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谭昌伟教授在大田作物的遥感监测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以及地面传感器等多种数据来源,实现了对大田作物生长状态、养分状况、病虫害情况等的全面监测,这种一体化的遥感技术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利用卫星遥感获取大面积的农田信息,结合无人机遥感对局部区域的详细观测,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作物生长智能决策技术:基于多源感知信息的融合,谭昌伟教授团队研发了作物生长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作物生长环境、生长态势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如施肥量、灌溉时间、病虫害防治方法等,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决策方案,确保作物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下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教学与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和副教授,谭昌伟教授在教学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贡献,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课堂上,他会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智慧农业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FAQs
1、谭昌伟教授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 谭昌伟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智慧农业中的大田作物“星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和作物生长智能决策技术,通过整合多种数据来源,实现对大田作物的全面监测和精准管理。

2、他的研究成果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
- 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农户及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谭昌伟教授在教学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方法?
- 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 谭昌伟 研究生研究领域 行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