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1、历史沿革:渤海大学食品学科始建于1952年,拥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2、学位点设置:设有1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食品与营养、生物与医药),还有4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2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含外籍教师1人)、讲师35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2.7%,海外经历教师占比28%,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20余人,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个优秀团队。
4、科研平台:建有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锦州)、中国轻工业海水鱼加工重点实验室等近2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科研用房面积约1万平米,仪器设备总值约8000余万元,还建有多条水产品、肉品、果蔬、粮油食品加工中试生产线,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5、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400余件,授权150余件;年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二、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1、学术型硕士
食品科学(083201):设有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健康方向主要研究食品营养因子发掘与鉴定、营养作用机理与构效关系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围绕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展研究;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则聚焦于水产品加工行业低值与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涵盖粮食、油脂、植物蛋白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旨在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品质和附加值,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研发能力。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着重研究农产品的加工工艺优化、贮藏保鲜技术等,以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针对水产品的加工特性和保鲜需求,开展加工工艺创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水产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专业型硕士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35):主要培养具备食品加工技术和安全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食品企业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保障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食品与营养(全日制):侧重于食品营养方面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食品营养咨询、膳食设计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
食品工程(非全日制):面向在职人员招生,注重培养学生将食品工程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能力,提升其在食品企业中的工程技术水平。
生物与医药:涉及生物工程、制药技术等领域,为生物医药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
1、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企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项目,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素养。
2、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涵盖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体育等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选修课则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拓展课程,如食品营养与健康专题、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就业前景
1、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食品研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在政府相关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制定等工作,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营养咨询、健康管理等领域也为食品专业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就业优势:渤海大学食品研究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学校与企业界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