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国考难度如何,有哪些新变化?

科菲 国考专题 23
16年国考难度如何,有哪些新变化?-第1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2016年国考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在当年的时政背景下,有着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

一、申论主题聚焦社会热点与政策导向

2016年国考《申论》无论是地市级还是副省级试卷,都紧密围绕社会热点和国家政策展开,副省级试卷聚焦“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这与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崛起的背景相契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民素质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如材料中提到从郑和下西洋树立中国的海外形象,到现今国民公共文明意识不足污损大国形象,深刻反映了提升国民公共素养对于塑造大国形象的紧迫性,也响应了中央“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重塑大国精神”的号召,强调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国民公共意识养成的必要性。

地市级试卷则关注“好的政策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这一主题体现了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公民的意愿,更要注重对公民内在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社会治理中,一些政策旨在引导公民遵守社会秩序、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像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既有助于环境保护,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时政热点在行测中的体现

在2016年国考行测中,时政热点也有所涉及,比如在常识判断部分,可能会出现关于当年重大政治事件、经济政策调整、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的题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这是当年经济领域的重要政策举措,可能会考查考生对其内涵、目标及具体措施的理解,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也会有一些材料涉及到社会热点话题,如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等,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对相关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问题解答

问题:2016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卷中,为什么强调国民公共素养的养成?

解答:2016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卷强调国民公共素养的养成,是因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民素质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当时中国国民公共文明意识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公共场合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国形象,从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提升国民公共素养有助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强调国民公共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编有话说

回首2016年国考,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热点和政策导向的关注,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备考国考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分析解决能力,希望未来的考生能从过去的考试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国考难度 新变化 考试内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