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依法行政如何用法治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准则,其核心在于将法律作为行政行为的最高依据,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而法治思维则是依法行政的内在支撑,它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始终以法律精神为指导,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石。

依法行政如何用法治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图1

依法行政首先要求行政职权的来源合法,行政机关的权力必须由法律明确授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原则源于“权力法定”的法治理念,旨在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在行政许可领域,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依据,不得擅自增设许可条件或提高审批门槛,在行政处罚领域,处罚的种类、幅度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杜绝“以罚代管”或“随意处罚”现象,行政职权的行使还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告知、听证、说明理由等程序性义务的履行,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的重要手段。《行政强制法》对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程序作出了严格规定,确保行政权行使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法治思维强调以法律价值为指引,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法治思维要求坚持“比例原则”,即行政行为的手段必须与目的相适应,避免采取过度侵害相对人权益的措施,在城市管理中,对于占道经营的行为,行政机关应优先采取劝导、警告等柔性管理方式,只有在劝导无效且严重影响公共利益时,才能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法治思维还注重“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的,应依法给予相对人合理补偿,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的结合体现为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追求,严格执法要求行政机关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维护法律的权威;规范执法则强调执法行为的标准化和程序化,通过执法记录仪记录执法过程,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公正执法要求平等对待所有行政相对人,不因身份、地位等因素而区别对待;文明执法则注重执法方式的人性化,尊重相对人的人格尊严,避免激化矛盾,在交通执法中,对于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推广“首违不罚”制度,既体现了法律的刚性,又彰显了执法的温度。

依法行政还需要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体系,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否则必然导致腐败,我国已建立起包括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全方位监督体系。《行政诉讼法》赋予了公民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通过司法审查监督行政权的合法行使,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使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倒逼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

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行为准则,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复杂问题时,应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决策失误引发社会矛盾,法治思维的培育还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普法宣传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依法行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的关系还体现在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动上,现代行政不仅是管理,更是服务,行政机关应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将法律精神与为民服务宗旨相结合,在“放管服”改革中,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这正是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在行政服务中的具体体现,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法治方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外在要求,法治思维是内在驱动,只有将依法行政的原则贯穿于行政决策、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以法治思维指导行政实践,才能确保行政权的规范、公正、有效运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深化依法行政,培育和运用法治思维,对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理解法治思维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答:法治思维是依法行政的内在逻辑和思想基础,依法行政是法治思维的外在实践和具体体现,法治思维强调以法律价值为核心,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依法行政则要求行政行为的全过程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法治思维为依法行政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行政权行使不偏离法治轨道;依法行政则是法治思维在行政领域的落地,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和行为规范,将法治思维转化为现实治理效能,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机整体。

问:当前推进依法行政、培育法治思维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答:当前主要挑战包括: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维惯性依然存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领域存在法律空白或滞后问题;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对行政权的制约仍需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影响执法质量和效果,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时修订滞后法律,填补制度空白;强化监督问责,畅通监督渠道,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