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电影专硕哪些学校相对好考上岸难度较低?

选择电影专硕(艺术硕士电影领域)的院校时,“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招生人数较多、报录比适中、专业课难度适中、对跨专业考生友好、地理位置或学校层次没有明显“鄙视链”等,结合近年考研趋势和院校特点,以下从不同维度分析相对容易备考的电影专硕院校,并给出具体建议。

电影专硕哪些学校相对好考上岸难度较低?-图1

选择“好考”院校的核心考量因素

在推荐具体学校前,需明确“好考”的判断标准,避免盲目选择:

  1. 招生规模:招生人数越多,录取概率相对越高(通常建议选择招生人数≥20人的院校)。
  2. 报录比:部分院校不公布报录比,可通过官网拟录取名单、往年经验帖推测,优先选择报录比低于10:1的院校。
  3. 专业课难度:参考书目少、考试范围明确、题型以基础题为主(如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院校更适合基础一般的考生。
  4. 复试分数线:国家线或略高于国家线的院校(如总分360分左右,单科过国家线即可),避免自主划线且分数过高的名校。
  5. 竞争环境:地理位置较偏、非行业顶尖院校或双非院校的竞争压力通常小于一线城市211/985。

不同层次“相对好考”的电影专硕院校推荐

(一)双非院校:性价比高,竞争适中

双非院校(非985/211)在电影领域资源可能不如顶尖名校,但招生规模大、分数线友好,适合追求上岸、未来计划在地方或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考生。

院校名称 地理位置 招生人数(参考近年) 专业课科目 复试分数线(国家线) 特点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15-20人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 ④电影实务 过国家线即可 参考书目少(如《艺术概论》《电影概论》),题型基础,对跨专业友好,复试刷人比例低。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25人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影视艺术理论 ④电影创作 过国家线+10分左右 位于上海但竞争小于上海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实务题难度中等,适合基础扎实考生。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18-22人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艺术学概论 ④影视制作基础 过国家线即可 西部地区院校,报录比约8:1,专业课范围明确,复试对本科院校无要求。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15-20人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电影史论与实务 过国家线即可 艺术类院校专业性强,但电影专硕招生稳定,考试侧重电影史和基础理论,适合偏理论方向考生。

(二)地理位置较优的“双非”或“新传强校”

部分位于新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或传媒类特色院校,因行业资源丰富且竞争小于北上广名校,成为中等基础考生的优选。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招生人数稳定(20人左右),专业课参考《电影艺术导论》《中国电影史》,题型以简答、论述为主,不考剧本创作,适合理论型考生。
  •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依托浙江传媒资源,复试注重实践能力(如短片分析),但初试分数线仅略高于国家线,报录比约7:1。
  • 河北大学(保定):河北省属211,电影专硕招生25人左右,考试范围广但难度中等,复试淘汰率低,适合求稳考生。

(三)部分“985/211”冷门校区或非强势学科

顶尖名校的异地校区或非传统影视强校,因地理位置或学科影响力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需注意学校层次对就业的潜在影响。

  • 东北师范大学(本部)(吉林长春):985院校,电影专硕招生10-15人,分数线多为国家线,专业课侧重电影理论,对跨专业考生包容度高。
  •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安):211院校,影视专业实力中等,招生人数15人左右,考试范围以中国电影史、西方电影理论为主,题型基础。

备考策略:如何最大化“上岸”概率

  1. 明确自身定位:若基础薄弱、求稳上岸,优先选择双非院校;若有一定专业基础且想兼顾学校层次,可考虑偏远地区211。
  2. 研究专业课真题:通过院校官网、考研论坛收集历年真题,重点分析高频考点(如“蒙太奇”“类型电影”等基础概念),避免盲目复习冷门知识点。
  3. 关注“大小年”规律:部分院校报录比存在波动(如某年爆热后次年可能降温),可参考近3年数据选择“竞争缓和期”的院校。
  4. 提前联系导师(非必需):部分双非院校在复试前允许联系导师,邮件附作品集或读书笔记可增加印象分,但需注意分寸,避免“走后门”误解。

相关问答FAQs

Q1:电影专硕必须本科是影视相关专业吗?跨专业考生如何弥补差距?
A:电影专硕对跨专业考生较为友好,尤其是注重基础理论的院校(如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跨专业考生可通过以下方式弥补:①系统复习参考书目(如《电影概论》《认识电影》),建立知识框架;②观看经典影片并撰写分析,提升实务能力;③关注行业热点(如“电影工业化”“流媒体对电影的影响”),积累论述案例,部分院校复试对跨专业考生有“加试”(如电影基础),需提前查询招生简章针对性准备。

Q2:选择“好考”院校会影响就业吗?如何平衡“上岸”与“发展”?
A:院校层次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绝对,若目标是地方影视公司、事业单位(如电视台、文化馆)或中小学影视教育岗位,双非院校的学历足够;若计划进入一线城市头部影视公司或读博,则需优先考虑学科实力强、行业资源丰富的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建议考生结合职业规划:若基础一般,可先“上岸”再通过实习、考证(如导演资格证、剪辑师认证)提升竞争力;若专业基础扎实,可冲刺名校,利用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