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其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对该校研究生教育的详细介绍:
一、招生专业与方向

广东金融学院在2025年计划招收12个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的应用经济学,以及专业学位的金融、会计、保险、数字经济、工商管理、法律、翻译、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和审计,这些专业涵盖了金融、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经济学是该校新增的首个学术硕士点,下设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字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学四个研究方向,这一新增硕士点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也体现了学校在应用经济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独特优势。
二、报考条件与流程
报考广东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以及学业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体而言,考生需具备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者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报考流程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在网报时选定的考点进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初试时间通常安排在每年12月底,复试则在次年3-4月进行。
三、培养模式与特色
广东金融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由教授、博士副教授担任,校外导师则来自国内各大银行、证券、会计、保险企业的行长、董事长、总经理和高管等业界精英,这种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注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多家大企业、校友企业、上市公司建有联合培养基地,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与职业规划工作,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金融机构建有就业基地,为毕业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四、奖助学金与收费标准
广东金融学院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国家奖学金为20000元/年,拔尖人才奖学金也为20000元/年;国家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奖8000元/年、二等奖5000元/年和三等奖3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不少于6000元/年且覆盖率100%,学校还设有考取博士奖励金、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励金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金等。
在收费标准方面,不同专业的学费有所不同,应用经济学的学费为8000元/生·年;金融、会计、翻译、工商管理的学费为28000元/生·年;保险、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审计、法律、国际商务、数字经济的学费为18000元/生·年,住宿费则按入住宿舍标准和实际在读年限收取。
五、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

广东金融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金融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经济法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学校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机构,如国家金融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重点智库等。
近年来,学校发表了大量的权威期刊论文和专著,承担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获得了一批高层次科研奖励,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广东金融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女王大学等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还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开展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高端金融研究等活动,这些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广东金融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招生专业广泛、报考条件明确、培养模式独特、奖助学金丰厚而且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丰硕,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相信广东金融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八、FAQs
Q1: 广东金融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有哪些特色?
A1: 广东金融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二是注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多家企业建有联合培养基地;三是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四是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机构;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Q2: 如何准备广东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A2: 准备广东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和流程确保自己符合报考资格;二是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的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制定复习计划;三是关注学校官网或相关渠道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样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四是参加模拟考试或历年真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五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在考试时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