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腰椎穿刺测压: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患者侧卧位,在局部麻醉下,于 L3-L4 或 L4-L5 间隙进行穿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观察脑脊液的压力,正常成人平卧时腰穿脑脊液压力为 80-180mmH2O,当压力超过 200mmH2O 时,提示颅内压增高;低于 60mmH2O 时,提示低颅压综合征,但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不能直接测量颅内压的绝对值,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可能存在脑疝风险等,且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2、静脉窦测压:通过穿刺颈内静脉或椎静脉等大静脉,测量其压力来间接反映颅内压,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但在临床应用中并不广泛,因为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3、脑室内测压:将导管插入侧脑室,直接测量脑室内的压力,可准确反映颅内压,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技术难度较高,容易引发脑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仅在其他测压方法不适用或不准确时才考虑使用。
4、纤维光导法:利用纤维光导传感器插入蛛网膜下腔,通过检测脑脊液的压力变化来测量颅内压,该方法具有微创、实时监测等优点,但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5、电阻抗法:基于生物组织在不同频率电流下的电阻抗特性,通过在头部施加微弱的高频电流,测量电极间的电阻抗变化来推算颅内压,该方法无创、便捷,但准确性相对较低,受多种因素影响较大。
6、光学法:利用光学原理,如激光散斑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技术,对脑组织或脑血管进行成像,通过分析图像信息来评估颅内压,这些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等优点,但设备复杂、成本高昂,目前主要处于研究阶段。
7、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 CT、MRI 等,虽然不能直接测量颅内压的具体数值,但可以通过观察脑组织形态、脑室大小、中线结构移位等情况,间接判断颅内压是否增高以及增高的程度,CT 显示脑室缩小、脑沟变浅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不过,影像学检查通常用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而非直接测量颅内压的方法。
8、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方向等参数,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当颅内压升高时,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如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形态异常等,TCD 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趋势。

测量颅内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