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儒泳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或成就是什么?

科菲 研究生资讯 21

个人经历与学术背景

孙儒泳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或成就是什么?-第1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早年经历:孙儒泳于1927年6月12日出生在浙江宁波,1949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学习,1951年提前半年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

留学深造:1953年,他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被保送到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师从动物生态学家纳乌莫夫教授,1958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国内任职:回国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系副主任、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就与教学贡献

科研成就

地理变异研究: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能量代谢研究:对长爪沙鼠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的研究,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修正Weiner日能量收支模型;还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胎后发育呈“S”型,并提出新的恒温能力指数。

低温适应研究:领导科研小组从亚细胞水平上研究动物对低温的适应产热和胎后产热发育,将中国兽类生理生态学研究推向细胞水平。

领域拓展:将生理生态学研究扩展到鱼类,开展罗非鱼雄性化、最适生长温度和耗氧量研究等,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反映热烈。

孙儒泳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或成就是什么?-第2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教学贡献: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啮齿类动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和动物生态学教材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独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为中国的动物生态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人才培养: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动物生态学人才,为中国生态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社会影响:孙儒泳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中国的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为推动中国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签: 孙儒泳 研究领域 成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