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翘舌音,又称卷舌音或舌尖后音,是普通话中的重要发音类别,它们包括 zh、ch、sh、r 四个声母,发音时舌尖需要向上翘起,与硬腭前部接触,使气流受阻而形成独特的声音,以下是一些区分翘舌音的方法:
1、利用声韵配合关系: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以“ua”“uai”“uang”作韵母的字,声母是“zh”“ch”“sh”“r”,如“抓、耍、拽、庄、床、双”等;以“en”作韵母的字,除了“怎、参(差)、岑、森”几个字是平舌音外,其余都是翘舌音,如“真、诊、镇、称”等;以“eng”作韵母的字,除了“层、曾”和以“曾”做声旁的少数字是平舌音外,其余都是翘舌音,如“成、城、诚、盛”等。
2、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发翘舌音时,舌尖要上翘并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而发平舌音时,舌尖接近上齿龈,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上齿龈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借助声旁类推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通过记住一些代表字的平翘舌音,可以类推出其他同声旁字的读音,以“朱、主、者、召、占、贞、正、中、叉、昌、式、册、申”等为声旁的形声字,一般为翘舌音,如“诛、珠、柱、驻、战、站、征、整、证、症、政、支、肢、智、致、制、置、使、驶、师、狮、史、驶、始、屎、矢”等;以“则、次、子、曹、曾、宗、卒、叟、兹、且、喿”等为声旁的形声字,一般为平舌音,如“侧、测、厕、次、仔、籽、字、词、祠、瓷、慈、茨、糟、澡、藻、躁、噪、造、糙、燥、骚、嫂”等。
4、运用歌诀记忆法:通过一些歌诀来帮助记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代表字。“曹操次子在侧坐,督促早餐送村左,曾赞蔡森速似梭,罪责邹随怎走错?三苏宋词遂咱诵,残散参差存四册,嘴才诉辞再思索,此兹祖宗全平舌。”歌诀中的字为平舌字的代表字。
5、进行多维训练:加强眼、耳、舌、手等器官的协调训练,突破书面区分,达到口语表达中顺畅地区分平翘舌音,可以通过听标准发音、跟读模仿、朗读练习等方式,不断强化对翘舌音的感知和发音的准确性。
6、结合绕口令练习:绕口令是区分和练习翘舌音的有效方法,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把四十说十四,谁的舌头伸不直,谁把十四说四十,照着屁股打十四。”经常练习这类绕口令,可以提高对翘舌音的发音熟练度和区分能力。
7、查阅字典:当遇到不确定的字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时,可以查阅字典来确定其正确的读音,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多关注字典中字词的拼音标注,加深对平翘舌音的记忆。

8、注意方言影响:有些方言中平翘舌音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要注意克服方言的影响,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学习和使用翘舌音,南方的一些方言可能会将翘舌音读得不够准确或干脆读成平舌音,在学习普通话时要特别注意纠正这些发音习惯。
区分翘舌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渐提高对翘舌音的发音准确性和区分能力。
标签: 翘舌音 汉语发音 区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