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印度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是重点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系统梳理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核心知识点,帮助构建知识网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展开印度的地理知识框架,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地理位置与范围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介于北纬8°~37°、东经68°~97°之间,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西北接巴基斯坦,东连孟加拉国、缅甸,南濒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地理位置优越,北靠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7517公里,海上交通便利,印度陆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分为喜马拉雅山地区、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地形与气候
地形特征
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具体可分为:
-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包括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段及山前地带,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多冰川和雪峰,是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山前有西瓦利克山脉,地势较缓,土壤肥沃。
- 中部恒河平原:由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深厚,是印度人口最集中、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 南部德干高原:占据印度南部一半以上面积,西高止山与东高止山分别位于高原两侧,中部为哥达瓦利、克里希纳等河形成的广袤高原,海拔500~1000米,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铁、锰)。
气候特征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特点,成因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 雨季(6~10月):受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温暖湿润)控制,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东北部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年降水量超11000毫米);
- 旱季(11月~次年5月):11月~次年2月受东北季风(来自陆地,干燥少雨)影响,为凉季,气温宜人;3~5月受热带气团控制,为热季,气温高达45℃以上,干旱少雨。
印度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面积较小。
河流与资源
主要河流
- 恒河: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冰川,流经恒河平原,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51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灌溉、航运、宗教意义重大,被印度人称为“圣河”。
-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狮泉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但上游在印度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重要的灌溉水源,孕育了古印度文明。
- 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汇合,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煤(主要分布在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铁矿石(奥里萨邦、卡纳塔克邦)、锰矿(位居世界前列)、云母(储量世界第一)、铝土、钛等,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 水资源:河网密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占全国水资源70%以上,但季风气候导致旱涝灾害频发,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约21%,拥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是茶叶、黄麻、棉花等经济作物主产区;野生动物有孟加拉虎、亚洲象、孔雀等,拥有众多自然保护区。
农业与经济
农业
印度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下:
作物类型 | 主要品种 | 分布地区 | 地位 |
---|---|---|---|
粮食作物 | 水稻、小麦 | 水稻:东北部、恒河三角洲;小麦:恒河平原 | 粮食基本自给,水稻、小麦产量居世界前列 |
经济作物 | 棉花、茶叶、黄麻、甘蔗、花生 |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茶叶:东北部丘陵;黄麻:恒河三角洲 | 世界最大茶叶、黄麻生产国,棉花重要出口国 |
农业发展面临问题:人口增长快导致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如2022年遭遇百年一遇热浪,小麦减产);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工业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形成以信息技术、纺织、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 信息技术产业: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硅谷”,是全球软件外包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近60%。
- 传统工业:纺织业(棉纺、麻纺)历史悠久,孟买、艾哈迈达巴德为棉纺中心;加尔各答是麻纺中心;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 Jamshedpur(塔塔钢铁厂)、 Bhilai 等。
- 新兴工业:汽车制造(如塔塔汽车)、制药(仿制药生产大国)、航空航天等,近年来电子制造业发展迅速。
工业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孟买、班加罗尔、金奈)和恒河平原(加尔各答)集中了主要工业城市,内陆地区工业基础薄弱。
人口与城市
人口特征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23年超14亿),人口特点:
- 增长快:年轻人口占比高(65岁以下人口占65%),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压力大;
- 分布不均:恒河平原、沿海平原人口稠密(每平方公里超过1000人),德干高原、北部山区人口稀疏(每平方公里低于100人);
- 宗教复杂:印度教(80%以上)、伊斯兰教(14%)、基督教、锡克教等,宗教文化多元,但也存在宗教矛盾。
主要城市
- 新德里: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位于恒河平原,人口约3300万(大都市区)。
- 孟买:最大港口、商业和金融中心,棉纺工业基地,被称为“印度好莱坞”(宝莱坞电影产业中心)。
- 加尔各答:第二大城市、麻纺中心,位于恒河三角洲,是印度东部重要港口。
- 班加罗尔:“硅谷”,信息技术产业中心,软件出口占全国50%以上。
地理意义与挑战
印度的地理特征深刻影响了其文明发展与国家战略:
- 文明古国: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农业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恒河平原为农业提供优越条件,但旱涝灾害制约粮食安全;
- 人口红利:年轻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但需解决教育、就业问题;
- 地缘战略:南亚次大陆核心国家,与巴基斯坦存在克什米尔争端,与中国有边界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印度洋战略”,谋求地区大国地位。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旱涝灾害?
解答: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雨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有利于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但季风不稳定(强弱、迟早异常)易导致旱涝灾害,如降水不足造成干旱,降水过多引发洪涝,影响粮食产量,应对措施包括:兴修水利设施(如恒河平原的灌溉系统、水库);推广耐旱、耐涝作物品种;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问题2: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解答: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以软件外包为主)快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①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等政策,鼓励软件产业发展;②技术人才:印度重视高等教育,拥有大量英语熟练、成本较低的IT人才;③基础设施:沿海城市(如班加罗尔)网络通信设施完善,电力供应稳定;④市场需求:全球信息化浪潮下,欧美国家对软件外包需求巨大,印度凭借语言优势和成本优势承接大量订单;⑤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硅谷”式的产业集聚,企业间协作高效,技术交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