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高等教育资源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拥有全日制高校15所,包括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关于深圳高校的录取率,需从不同维度分析,包括整体录取情况、本科批次录取率、“双一流”高校录取难度等,同时需结合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综合判断。
从整体数据来看,深圳高校的录取率呈现“总量较高、优质资源竞争激烈”的特点,以2023年为例,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约为70万人,而深圳本地高校(含校区)在广东省内的本科招生计划约1.2万人,其中深圳大学招生约6000人,南方科技大学约15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约1200人,中山大学(深圳)约1000人,其余高校合计约2300人,若仅计算本科招生计划,深圳高校在广东省内的本科录取率约为1.7%(1.2万/70万),但这一数据未包含专科招生,若加上专科计划(深圳高校专科招生约3000人),整体录取率约2.1%,低于广东省本科录取率(约45%)的整体水平,主要因深圳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招生规模较小。
从本科批次录取率细分来看,深圳高校在不同批次的录取差异显著,本科批次中,物理类考生是录取主体,2023年深圳高校物理类本科招生计划约9000人,占本科总计划的75%;历史类约3000人,占25%,以深圳大学为例,2023年广东省物理类本科投档线为598分,超特控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相当于一本线)69分,最低排位约3.2万名;历史类投档线592分,超特控线48分,最低排位约1.1万名,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新型研究型高校,物理类投档线625分,超特控线96分,最低排位约1.3万名,录取竞争激烈程度接近省内头部“双一流”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作为985高校校区,物理类投档线635分,超特控线106分,最低排位约9000名,录取难度甚至超过部分老牌985高校。
从“双一流”高校录取率来看,深圳的“双一流”高校资源(含校区)共4所,2023年在广东省内本科招生计划约3700人,占深圳高校本科总计划的31%,若以广东省高考物理类考生前9万名(相当于哈工大(深圳)录取排位)和历史类考生前1.1万名(深大历史类录取排位)为参考,能进入深圳“双一流”高校的考生比例不足2%,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压力较大,深圳高校还面向全国招生,2023年外省招生计划约2000人,录取率普遍低于本省,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四川省物理类录取最低排位前1.5%,竞争更为激烈。
影响深圳高校录取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考生基数、招生计划及高校定位,深圳本地考生人数较少,2023年深圳高考报名人数约2.8万人,仅占广东省的4%,但深圳高校招生计划中,约60%投放至广东省内,本地考生在录取中具有地域优势,深圳高校以应用型、研究型为导向,如深圳大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南方科技大学推行“书院制+导师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聚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特色定位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推高了录取分数线。
以下是2023年深圳部分高校在广东省本科批次的录取情况概览(物理类):
高校名称 | 招生计划(人) | 最低投档线(分) | 超特控线(分) | 最低排位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1200 | 635 | 106 | 约9000名 |
南方科技大学 | 1500 | 625 | 96 | 约1.3万名 |
深圳大学 | 6000 | 598 | 69 | 约3.2万名 |
中山大学(深圳) | 1000 | 615 | 86 | 约1.8万名 |
深圳技术大学 | 1800 | 572 | 43 | 约6.5万名 |
注:历史类数据未列出,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综合来看,深圳高校的录取率因高校层次、批次和考生所在地而异,整体本科录取率在2%左右,但“双一流”高校及热门专业的录取竞争激烈,考生需结合自身成绩和高校定位合理填报,未来随着深圳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如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逐步招生),录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仍将长期存在。
FAQs
-
深圳高校的录取率是否包含外省考生?
答:深圳高校录取率需区分本省与外省,广东省内考生是录取主体,招生计划占比约80%,外省考生录取率因各省招生计划较少而普遍较低,例如部分省份在深圳高校的招生计划仅10-20人,录取率可能低于1%。 -
深圳高校专科录取率如何?
答:深圳高校专科招生规模较小,2023年合计约3000人,主要集中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省内物理类专科投档线约410分,超本科线(物理类439分)较少,但因报考人数多,实际录取竞争仍较激烈,整体专科录取率约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