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七中,这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底蕴的学府,自1931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持“厚德、博爱、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下是对北京七中的详细介绍:
学校概况
北京市第七中学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德路,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始建于一九三一年秋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一九四一年改为北京市公立第七中学,解放后定名为现名,几经变迁,于一九五四年秋迁到现址。
教学环境与设施
校园环境: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0平米,校园内绿叶和鲜花环抱着教学楼、科技楼、多功能风雨操场,朗朗的读书声与优美的环境交映生辉,勾画出一幅教书育人的生动画面。
教学设施:学校拥有网络化的计算机房、视听一体的语言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演播室和网络闭路电视系统;所有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全套多媒体设备;还有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和音、美专用教室,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学校还拥有占地8000平米的全塑胶人造草皮体育场和水磨石旱冰场,多功能室内体育馆以及地下室的乒乓球、台球、射击、形体、舞蹈等活动室。
师资力量
北京七中已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形成了有利于教师和谐、健康成长的长效竞争机制,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向课堂要质量,树立“学生钻石观”的教育理念,通过建设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开放课程,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发展平台,学校自主开发了以《面塑艺术》、《剪纸》、《傅雷家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5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和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还依托西城区科技示范校的传统优势,开发了多门科学实验类课程。
特色课程:学校设有“傅雷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走向世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国际意识的未来人才,该班级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如《风筝》、《泥塑》、《彩绘》、《暗榫》等,并举办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课外活动与对外交流
课外活动: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二十多个课外小组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在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年年有不少学生在市区获奖,近年来,学校足球队在市级足球传统校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音乐、美术方面也人才辈出。

对外交流:为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多所学校建立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关系,并派校足球队和部分高中学生赴法国、澳大利亚参观学习,进行文化交流。
荣誉成就
北京七中在社会上享有较好的办学声誉,改革开放以后相继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首都绿化先进单位、文明校园、西城区科技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是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重点校、区综合管理优类校和区教学管理达标校。
教学成果
七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五十年中,北京七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级政府党政干部、将军、科学家、企业家、教师、演员、运动员等优秀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初中合格率、高中升学率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
FAQs
问:北京七中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北京七中的办学宗旨是“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没有严格就没有教育,没有赞扬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
问:北京七中有哪些特色课程或项目?
答:北京七中的特色课程包括以《面塑艺术》、《剪纸》、《傅雷家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校本选修课程,以及“傅雷实验班”开设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学校还依托西城区科技示范校的传统优势,开发了多门科学实验类课程。
小编有话说
北京七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对外交流项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北京七中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