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认知与现实脱节吗?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一系列深刻的哲学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动摇了认识论的基础,更会引发对世界可知性、真理客观性以及人类理性有效性的根本性质疑,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原理,即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这一原理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支柱,也是人类科学实践和日常认知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一旦否定这一原理,我们将不得不陷入以下几方面的逻辑困境。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认知与现实脱节吗?-图1

它将直接导向不可知论,如果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那么我们的思想、观念、理论就永远无法触及或把握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世界对于我们而言,将永远是一个封闭的“自在之物”,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只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与客观世界本身毫无关联,这样一来,科学探索将失去其根本意义,因为任何科学定律和理论都只是主观建构的符号游戏,而非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我们无法确定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无法确认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否真实,最终将滑向彻底的怀疑主义,认为一切皆不可知。

否定同一性会导致真理主观化与相对主义,如果思维不能与存在同一,那么就不存在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所谓的“真理”仅仅是相对于特定个体、特定文化或特定认知框架的“有效陈述”或“共识”,这种观点虽然看似包容多元,实则消解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在法律上,这意味着没有客观的是非曲直,只有不同立场的诉求;在道德上,这意味着没有普世的善恶标准,只有不同群体的价值偏好;在科学上,这意味着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解释不同现象的“有用工具”,这种相对主义最终会导向价值虚无主义和社会共识的瓦解,因为失去了共同的客观实在作为评判依据,一切争论都将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循环。

它将从根本上瓦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人类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生产劳动、社会改造还是技术发明,都建立在一个基本信念之上: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据此指导行动以改造世界,如果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那么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将是盲目的,我们修建水坝是基于对重力、流体力学规律的把握;我们培育良种是基于对遗传学原理的应用,如果这些规律只是我们头脑中的幻象,而非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实践将变成一场与未知命运的对赌,其成败完全依赖于运气,而非理性的指导,这显然与人类文明数千年发展所展现出的巨大成就相悖。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逻辑链条,可以将其概括为下表:

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前提 必然导致的结论 对人类认知与实践的影响
思维无法反映客观存在 不可知论:世界是“自在之物”,不可被认识 科学探索失去意义,陷入彻底怀疑主义
思维与客观实在无关联 真理主观化与相对主义: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共识 法律、道德、科学失去客观标准,导致价值虚无和社会失序
思维不能把握客观规律 实践活动的盲目性:行动无法基于对规律的认识 生产、技术、社会改造等实践失去理性指导,依赖运气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绝非一个抽象的哲学思辨游戏,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以及实践论上的盲目性,最终使人类失去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和确立自身意义的根基,这一原理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为人类理性和科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最根本的哲学担保。

相关问答FAQs

有人认为,即使我们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无法证明我们所认识的就是“终极实在”,这难道不说明不可知论依然有其合理性吗?

解答: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并不等同于声称我们的认识已经穷尽了终极实在的全部细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我们今天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如量子力学)比牛顿时代更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牛顿力学是错误的,它只是在宏观低速条件下是近似正确的真理,我们承认认识的有限性和发展性,但坚决反对那种认为认识完全无法触及实在的不可知论,我们能够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使其越来越接近客观实在本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同一性原理的最好证明。

在艺术创作领域,许多作品源于想象,这些“虚构的存在”难道不说明思维可以独立于客观存在而创造新事物,从而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吗?

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它恰恰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创作虽然源于想象,但其想象的内容、素材、形式和灵感,无一不是来源于客观世界,作家笔下的人物,其性格、情感、行为逻辑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或依据;画家笔下的色彩和构图,是对自然界光影规律的运用和升华;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也是基于对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推演,艺术创作是思维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重组和创造,艺术非但没有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反而证明了思维能够以更高级、更复杂的形式反映和再现存在,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世界规律的辩证统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