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队伍建设与职责

华北电力大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交流会等方式,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如2021年12月30日电力工程系召开的“研究生导师工作交流会”,对导师队伍建设、硕士生招生、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并邀请专家解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包括立德树人、指导学术研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电力系导师代表赵书强教授和王飞教授分享了研究生指导经验和心得,强调了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
1、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学术型和实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方式: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活动进行,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生培养环节及要求
1、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环节与非学位选修课三大类,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
2、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实践形式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结合等方式,且要强化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的有效结合。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现状和动向,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对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内容、目标、方案等进行详细阐述。
4、论文中期检查: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全面考查,包括已完成的研究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后续工作计划等,并提出具体建议。
四、学位论文要求
1、学术水平: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有新见解,能表明作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有一定价值。

2、撰写规范:用中文撰写(特殊情况除外),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4万字,论文应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格式和书写顺序有严格规定。
3、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完成后要进行预答辩、评审和答辩,预答辩由所在专业组织,评审一般按三级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答辩由各院系组织,通过评审和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方可获得相应学位。
五、常见问题解答
1、问:华电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按照《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适当延长。
2、问:华电研究生在学期间有哪些奖助政策?
答: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如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还有“助教、助管、助研”岗位,可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还可申请助学贷款等。
六、小编有话说
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从导师队伍建设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致力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希望广大有志于报考华电研究生的同学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信息,做好充分准备,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学术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