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病句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在语言学习与应用中,判断病句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不仅考查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还涉及对语义逻辑、表达习惯等多方面的理解,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判断病句题目的详细方法:
一、熟悉常见语病类型
1、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在语义或语法上不能搭配,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改为“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水平”与“改进”搭配不恰当,“水平”通常与“提高”“降低”等词搭配。
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之间搭配不合适,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与“态度”不搭配,可改为“端正学习态度”。
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在语义或语法上不匹配,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应在“造纸”后加上“之一”。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合理,像“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

2、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缺主语:句子中缺少执行动作或被描述的对象,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使”,让“我”成为主语。
缺谓语:没有表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如“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进行”后面缺少谓语中心语,可加上“教育”。
缺宾语:动词后缺少支配的对象,我们要支持改革的行为”,“支持”的宾语应是“行为”,可在“行为”前加上“这种”来明确宾语。
成分赘余:句子中有多余的成分,使句子表意重复或啰嗦,他的意见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和“无稽之谈”语义重复,可删去“完全”。
3、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定语一般按照以下顺序排列:领属性的(谁的) + 数量性的(多少)+ 指示性的(这、那等)+ 动词性的(什么样的)+ 形容词性的(什么样的)+ 性质性的(什么样的),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性)一位(数量性)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优秀的(形容词性)篮球女教练”。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的顺序大致为:条件 +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 + 对象,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许多老师”表范围,应放在“昨天”之前;“热情地”表情态,应放在“同他”之前,正确的顺序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应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否则会出现主客颠倒的情况。
4、不合逻辑
前后矛盾:句子中前后内容相互冲突,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断定”表示肯定的判断,“大概”表示不确定,两者矛盾,可删去“大概”。
否定失当:误用否定词导致句意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多重否定加反问等于否定,与事实不符,应改为“谁能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滥用关联词:关联词使用错误或多余,虽然天气多么冷,我们还是要按时到校”,“虽然………”和“无论……都……”两组关联词杂糅,可删去“虽然”。
5、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清晰,张老师才到我们学校任教,许多老师还不认识”,“许多老师”可以指本校的老师,也可以指其他学校的老师,存在歧义,可在“许多老师”后加上“我们学校的”。
有歧义:句子有多种理解方式,如“他借了我一本书”,可以理解为“他把书借给我”,也可以理解为“他向我借了一本书”,可通过添加语境或调整语序等方式消除歧义。
二、分析方法与步骤
1、通读句子,整体感知
- 首先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和表达意图,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语病,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较为直观的问题。
2、划分句子成分,检查结构完整性
- 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看各成分是否齐全,搭配是否合理,例如对于“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明白了劳动的意义”这句话,划分成分后发现没有主语,属于成分残缺。
3、关注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 仔细检查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是否有语序不当的情况,一位杰出的、有独特见解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学家”,定语的语序符合多层定语的排列规则,搭配合理;而“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补语“出色地”与中心语“完成”搭配不当,可改为“很好地”。
4、分析语序合理性
- 对于多层定语、多层状语以及句子成分的顺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如“古代的、珍贵的、刻有精美花纹的青铜器”,定语语序正确;若写成“刻有精美花纹的、珍贵的、古代的青铜器”则不符合多层定语的顺序要求。
5、检查逻辑关系
- 查看句子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前后矛盾、否定是否恰当、关联词使用是否正确等,我断定他可能不来参加会议”,前后矛盾,可删去“可能”;“只有好好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就”改为“才”。
6、反复诵读,凭借语感判断
- 在经过理性分析后,仍对某些句子的正误难以确定时,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句子,凭借语感来发现问题,有些语病在诵读过程中会让人感觉别扭、不通顺,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选择题
- 认真阅读每个选项,运用上述分析方法逐一排查,可以先排除那些存在明显语病的选项,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较易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要仔细比较其差异,结合语法知识和语感进行选择。
选项 | 句子 | 分析 |
A |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级的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 “通过……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主语,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B |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广博的知识,深深地打动了我。 | “笑容”可以打动人,但“知识”不能打动人,属于搭配不当,应删去“和广博的知识”。 |
C |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 “克服”与“发现”语序不当,应先“发现”再“克服”,将两个词语调换位置。 |
D |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该句无语病,表达通顺合理。 |
答案 | D |
2、修改病句题
- 首先要准确找出句子中的语病所在,然后针对具体的语病类型进行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保持句子的原意基本不变,尽量采用最小幅度的改动。“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这句话的语病是缺宾语,可在句末加上“教育”,修改后的句子为“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注意事项
1、不要改变句子的本意,修改后的句子要在原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表达的核心意思不变。
2、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修改后的句子不仅要语法正确,还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通顺自然。
3、对于一些特殊句式或修辞手法的使用,要谨慎处理,避免因修改而破坏其原有的表达效果。
判断病句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敏锐的语感以及严谨的分析思维,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熟练掌握各种语病类型及解题方法,就能在判断病句的题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