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哪些新传专硕学校好考?招生人数多、复试线低的选择有哪些?

选择新闻与传播(新传)专业硕士的学校时,“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涉及招生人数、报录比、考试科目、真题难度、复试分数线等综合因素,不同学校的“好考”标准差异较大,需要结合自身实力(如本科背景、学习基础、备考时间)、地域偏好(如是否倾向一线城市或家乡省份)及职业规划(如实习资源、行业资源)综合判断,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哪些学校的新传专硕相对“好考”,并提供具体参考方向。

哪些新传专硕学校好考?招生人数多、复试线低的选择有哪些?-图1

判断“好考”的核心维度

  1. 招生人数与报录比
    招生人数多(尤其全日制)、报录比低(如10:1以下)的学校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部分学校会公布详细报录数据,可通过官网或考研论坛查询;未公布的学校需结合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估算。

  2. 考试科目与参考书
    部分学校考题基础、参考书少(如只考3-5本核心教材),或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为主,少论述、案例分析,适合基础一般或跨考生,而考题灵活、注重热点与时评的学校(如部分985/211),对知识储备和答题能力要求更高。

  3. 复试分数线与单科线
    国家线是最低门槛,但实际录取线往往更高,部分学校(尤其是双非院校)复试线接近国家线,且单科线(如英语、政治)不压分,适合公共课基础薄弱的同学。

  4. 地域与学校层次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优质院校(如985/211)竞争激烈,但部分二线城市或双非院校(如省属重点)因地理位置或知名度稍弱,报考人数较少,分数线相对亲民。

相对“好考”的新传专硕院校推荐

结合以上维度,以下几类院校可作为“求稳”或“基础一般”考生的参考,分为三类:双非省属重点院校地理位置稍弱的211院校特色鲜明的小众院校,具体分析如下:

(一)双非省属重点院校:基础、稳定、竞争小

这类院校通常新传学科实力尚可(如B-或C+),招生人数较多,且因地域或行业资源不如顶尖院校,报考热度较低,适合求稳或想快速上岸的考生。

院校名称 地理位置 招生人数(参考近年) 考试科目 参考书(部分) 复试分数线(近年) 优势
河北大学 保定 全日制40-5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 国家线+5-10分 省属211,学科评估B-,题型基础,适合跨考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全日制60-70人 同上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概论》(刘海龙)、《当代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国家线+10-15分 地处上海但竞争小于上海本地985,实习资源丰富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全日制50-6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国家线+5-8分 学科评估B,考题基础,重视基础知识
浙江传媒学院 杭州 全日制80-10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编辑教程》(张志安) 国家线+0-5分 行业认可度高(传媒类院校),招生多,分数线低

注意:双非院校虽“好考”,但需警惕“大小年”(某年报考激增导致分数线飙升),建议提前联系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了解真题风格。

(二)地理位置稍弱的211院校:性价比高,资源优于双非

部分211院校因不在省会或一线城市,报考热度低于同层次院校,但学科实力、师资和平台仍优于双非,适合想提升学历但实力中等的考生。

院校名称 地理位置 招生人数(参考近年) 考试科目 参考书(部分) 复试分数线(近年) 优势
辽宁大学 沈阳 全日制30-4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国家线+15-20分 211平台,学科评估B-,题型常规,不压分
新疆大学 乌鲁木齐 全日制40-50人 同上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 国家线+0-10分 211(双一流),地理位置偏远导致竞争小,适合调剂
云南大学 昆明 全日制50-6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国家线+10-15分 211(双一流),民族特色新传方向,招生稳定

注意:211院校的“好考”是相对的,需关注其专业课是否压分(部分院校为刷分会压低专业课成绩,导致总分过线但单科不达标)。

(三)特色鲜明的小众院校:冷门方向,竞争小

部分院校因新传专业方向较冷门(如编辑出版、国际传播、乡村传播等),或学科实力一般,报考人数较少,适合对特定方向感兴趣或基础薄弱的考生。

  • 黑龙江大学:地处哈尔滨,招生人数40-50人,考题基础,复试线接近国家线,学科评估C+,俄语特色方向(对俄传播)竞争小。
  •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招生人数60-70人,参考书少(5本以内),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为主,适合基础一般考生,学科评估C。
  •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招生人数50-60人,注重实务(如新闻评论、策划),分数线低(国家线左右),实习资源丰富(珠三角地区)。

选择院校的避坑指南

  1. 盲目追求“最低分数线”:部分院校分数线低,但专业课压分严重(如专业课均分85分以下),导致总分难以过国家线,需结合“专业课给分宽松度”综合判断(可通过拟录取名单平均分估算)。
  2. 忽视“真题风格”匹配度:即使参考书相同,不同院校真题差异极大(如有的考新闻史,有的考热点分析),需选择与自己知识储备匹配的题型(如擅长背诵选基础题,擅长分析选灵活题)。
  3. 只看招生人数,忽略“推免比例”:部分院校招生人数多,但推免占比高(如30%-50%),实际统考名额仅10-20人,需查询“最终统招计划”(通常9月研究生院官网公布)。

相关问答FAQs

Q1:新传专硕“好考”的院校是否意味着就业差?
A:不一定。“好考”是相对考试难度而言,就业质量取决于地域、学校层次和个人能力,浙江传媒学院(双非)在长三角传媒行业认可度高;上海师范大学(双非)地处上海,实习机会丰富;而部分偏远地区的211(如新疆大学)因地域限制,就业辐射范围较窄,建议结合职业规划选择:若想进入本地媒体或企业,优先选择目标城市的院校;若想进国企/考公,学校层次(如211/双一流)更重要。

Q2:跨考生如何选择“好考”的新传院校?
A:跨考生需重点关注“考试基础性”和“参考书数量”:

  • 优先选考题基础的院校:如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为主,少涉及深度论述或案例分析,适合跨考生短期突击;
  • 优先选参考书少的院校:如福建师范大学(5本参考书)、黑龙江大学(不考新闻史),减少背诵压力;
  • 避免选“重实务+热点”的院校:如部分985院校(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考题注重时评、策划,需长期积累行业经验,跨考生难度较大。
    跨考生可关注“不考数学”的院校(新传专硕本身不考数学,但部分院校会考“新闻业务”涉及数据统计,需提前确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