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国家公务员的重要途径,其考试科目设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下是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的相关介绍: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但近年来数字推理考查较少,重点复习数学运算部分即可,如基础运算问题、计数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时间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通常会给出一些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分析、计算、比较、推理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申论》
省级(副省级)试卷:《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题一般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一般会给出4-6篇左右的资料,通过设定问题,要求作答者在阅读完资料后,能站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省级(副省级)申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
地市级试卷:地市级申论同样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为100分,其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等构成与省级试卷相同,地市级申论更偏重于测查贯彻执行能力。
3、专业科目
外语水平测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
金融监管局、证监会和人民警察职位: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大类,考生需根据自己的报考职位和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