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会议精神

1、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每年年末召开,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并部署下一年度的经济任务,会议可能会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三农”问题,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等,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方向。
二、重要政策文件
1、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上一年度的工作,提出本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以及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涵盖经济、民生、生态、科技等方面。
2、“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国家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领域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于了解国家的长期发展方向和政策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1、国内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2、国际合作方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
四、国内热点事件
1、经济发展: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民生改善: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医疗改革与保障水平的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等;就业方面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措施、创业环境的优化等,一些地区推出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如航天工程的新进展、5G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等;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像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成果与举措,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等。
五、国际热点事件
1、国际局势:地区冲突与动荡,如巴以冲突等;大国关系的变化与调整,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的发展动态;国际组织的活动与作用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等。
2、全球经济: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态势、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等,全球贸易摩擦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为应对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3、公共卫生: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的防控与国际合作等,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疫苗的研发、生产与分配等问题,都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六、法律法规与政策调整
1、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加强了对数据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2、政策的调整与完善:税收政策的调整,如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金融政策的调整,如货币政策的宽松或收紧,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七、文化与社会思潮
1、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2、社会思潮: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观点,如环保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等的发展与影响;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问题解答示例
假设问题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哪些关于促进消费的主要措施?
答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发力,其中促进消费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②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③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挖掘服务消费潜力,开拓城乡市场结合部等消费新空间。④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科国考时政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不断更新变化,考生需要持续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理解其背后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意义,同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和分析,掌握时政题目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