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心功能不全思维导图,关键指标与临床决策如何快速掌握?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和功能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全身多个系统,以下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分类、诊断、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辅以表格总结关键信息。

心功能不全思维导图,关键指标与临床决策如何快速掌握?-图1

病因与诱因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异常和心室舒张受限三大类,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心肌毒性损伤(如酒精、化疗药物),心脏负荷异常分为前负荷过重(如瓣膜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甲亢、贫血)和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心室舒张受限可见于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心包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如快速房颤、心动过速)、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钠血症)、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依从(如擅自停药)、妊娠与分娩、贫血及肺栓塞等。

病理生理机制

心功能不全的核心病理生理改变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当心排血量下降时,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代偿性增加心率、收缩血管、潴钠潴水,以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但长期激活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纤维化,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心室壁僵硬,心腔扩大,最终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形成“代偿-失代偿”恶性循环,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氧化应激增强及内皮功能障碍也参与心功能不全的进展,根据心排血量,可分为低排血量型(如扩张型心肌病)和高排血量型(如甲亢、贫血),后者虽心排血量高于正常,但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临床表现

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特征,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白色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乏力、头晕、少尿及心源性休克(皮肤湿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肿大及压痛、水肿(对称性、凹陷性,从足部开始向上蔓延)、胸水、腹水及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全心衰竭则同时存在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表现。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休息后缓解)、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即出现心衰症状,休息后不明显缓解)、Ⅳ级(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以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为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按心排血量分为低排血量型和高排血量型,按心室功能分为收缩功能不全(LVEF≤40%)和舒张功能不全(LVEF正常,但心肌顺应性下降)。

诊断与评估

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关键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LVEF、瓣膜功能、舒张功能)、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室肥厚)、胸部X线(心影扩大、肺淤血征象)、实验室检查(BNP/NT-proBNP,>400pg/ml或>1000pg/ml提示心衰;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心导管检查(评估冠脉病变和心内压)及运动耐量试验(如6分钟步行试验,<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如冠心病介入治疗、瓣膜置换术、甲亢控制)、诱因去除(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调整电解质)、药物治疗(“金三角”方案: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SGLT2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器械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及心脏移植(终末期心衰),急性心衰以氧疗、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正性肌力药(多巴胺)为主;慢性心衰强调长期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应用和自我管理。

护理与自我管理

护理重点包括: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护理(低盐(<5g/d)、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水肿部位避免受压)、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及病情监测(每日体重、尿量、呼吸频率,警惕急性心衰先兆),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染、定期复诊,学会自我识别病情变化(如体重短期内增加2kg以上、呼吸困难加重)并及时就医。

关键信息总结表

类别
常见病因 心肌缺血、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压、甲亢、贫血、感染等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水肿、乏力、肝肿大、颈静脉怒张、少尿
诊断金标准 超声心动图(评估LVEF、心腔结构)+BNP/NT-proBNP
核心药物 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SGLT2抑制剂、利尿剂
治疗目标 改善症状、降低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问答FAQs

Q1: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是一回事吗?
A1:两者关系密切但略有区别,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属于临床综合征,有典型症状和体征;而心功能不全是一个 broader 的病理生理概念,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早期可无症状(如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仅在运动负荷或检查时发现异常,简单说,心功能不全包含心衰,心衰是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类型。

Q2: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2: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限制盐摄入(每日<5g),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②监测每日体重,同一时间、穿着相同称重,体重2日内增加>2kg需警惕液体潴留;③遵医嘱服药,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尤其β受体阻滞剂和ACEI);④避免感染,冬季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流感季接种流感疫苗;⑤规律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⑦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⑧定期复诊,每1-3个月复查心功能、电解质及BNP等指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