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祖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他不仅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还担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经历令人瞩目,以下是对其研究生阶段教育经历的详细阐述。
一、国内学习经历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1971年,林毅夫考入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开始了他的高等教育之旅,他并未完成该专业的全部学业,而是选择了肄业。
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随后,林毅夫于1976年考入了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并在1978年获得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在台湾政治大学的学习期间,他积累了扎实的管理学知识,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79年,林毅夫来到中国大陆,最终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学习,他师从多位知名学者,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1982年3月,他提前获得了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期间,他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经济学理论,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讨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
二、海外深造经历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82年4月,林毅夫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经济学博士项目,师从西奥多·舒尔茨教授,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他将中国农村改革作为研究方向,其早期学术成果大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1986年,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林毅夫在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
三、学术成就与贡献
林毅夫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长期致力于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创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丰富了经济学理论的内涵,还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林毅夫的研究生阶段教育经历丰富而多元,他通过在国内和海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上,更体现在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实践指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