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给中学生讲作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项至关重要却又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如何有效地给中学生讲解作文,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给中学生讲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如家庭聚会、校园活动、旅行经历等,让学生讲述一次难忘的旅行,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作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 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趣事、烦恼或感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不仅能够为作文积累素材,还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开展趣味活动
- 组织作文比赛,设定有趣的主题,如“假如我是超级英雄”“未来的世界”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竞争意识,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 进行故事接龙游戏,每位同学依次讲述一段故事,共同创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趣味性。
二、讲解写作技巧
1、立意深刻新颖
- 向学生强调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文章的灵魂,通过分析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含义,对于“挫折”这一话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挫折能磨炼意志等方面进行立意,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
-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科技发展、教育公平等,将这些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使他们的文章紧跟时代步伐。
2、结构清晰合理
- 介绍常见的文章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以总分总结构为例,开头提出主题,中间通过几个段落分别论述观点,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让学生在写作时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选择合适的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 教会学生运用过渡句和过渡段,使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在论述不同观点时,可以使用““反之”等词语进行过渡;在转换叙述内容时,可以使用过渡段来承上启下,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3、语言生动优美
-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等方式积累好词好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成语、俗语等,使语言更加简洁凝练。
- 培养学生的语言风格,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写作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记叙文要注重情感的抒发,语言可以细腻动人;议论文则要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明了。
三、注重写作过程指导
1、审题立意
- 帮助学生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对于命题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一刻”和“长大”这两个关键词,理解题目的内涵和外延。
- 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围绕题目展开讨论,列出各种可能的立意和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对这些思路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和角度。
2、构思选材
- 指导学生根据立意和结构安排,选择合适的素材来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可以来自生活经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写关于“坚持”的作文,可以选取自己参加运动会坚持训练并取得好成绩的经历,或者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实验发明电灯的故事等。
- 教会学生对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更加符合文章的主题和情节需要,可以通过对素材的裁剪、拼接、润色等方式,让素材更好地融入文章中,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起草修改
- 鼓励学生大胆地起草作文,不要过分拘泥于字词的完美和语句的通顺,在起草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评互改,自我修改时,让学生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检查自己的文章,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互评互改时,组织学生分组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修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加强阅读积累
1、推荐优秀读物
-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励志传记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昆虫记》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 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更新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2、开展阅读活动
- 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阅读启示。
- 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撰写读后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五、多样化教学方法
1、范文引路
-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学习范文的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优点,可以将范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阅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分析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来表达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 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在模仿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学生机械地模仿,鼓励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挥。
2、情境创设
- 根据作文题目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写关于“雨中的故事”的作文时,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轻柔的雨声音乐,营造出下雨的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雨中的经历或看到的场景,然后进行写作。
-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写关于“美丽的大自然”的作文时,播放一些自然风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
六、个性化辅导
1、了解学生特点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耐心辅导;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自己的写作困惑和想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个别辅导
-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如某个学生在立意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可以与他一起分析题目,探讨不同的立意角度;某个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比较薄弱,教师可以帮助他修改语句,指导他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优美词汇。
- 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写作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写作目标和任务,并定期检查和反馈,对于写作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的写作练习,逐步提高写作速度。
FAQs
Q1: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的想象力?
A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学生作文的想象力,一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科幻、童话、神话等富有想象力的书籍,拓宽思维边界;二是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如给定一个奇特的情境或物品,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三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独特现象或细节,并联想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或情节。
Q2:怎样让中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情感?
A2:要让中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情感,首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如开心、难过、愤怒等,然后将这些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情感真挚的优秀范文,学习他人表达情感的技巧和方式。
小编有话说
给中学生讲作文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用心去探索和实践,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解写作技巧、注重写作过程指导、加强阅读积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进行个性化辅导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能够帮助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