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策略与方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制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许多家长常常为孩子自制力差而感到苦恼,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了解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
孩子自制力差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只有深入了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生理因素
1、大脑发育尚未成熟
孩子的大脑尤其是额叶皮质,负责控制冲动、规划和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在儿童时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使得他们难以像成年人一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难以抵制诱惑,幼儿可能会因为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立刻要求购买,而不考虑是否已经拥有类似的玩具或者家庭经济状况。
2、精力有限
孩子通常精力旺盛,但同时也容易疲劳,当他们过度疲劳时,自我控制能力会显著下降,孩子在学校度过了漫长而疲惫的一天后,晚上写作业时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心,如电视、游戏等。
(二)心理因素

1、缺乏明确的规则意识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边界,他们往往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在家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孩子可能会无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2、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在面对单调或枯燥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会被周围的环境噪音、他人的活动等干扰,从而难以专注于手头的事情,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听到窗外小朋友的玩耍声,心思就可能飘走了,无法认真思考题目。
3、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在面对挫折、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可能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自制力,当孩子在游戏中失败时,可能会大发脾气,而不是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尝试改进。
(三)家庭环境因素
1、溺爱与过度保护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依赖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家长立即满足,而不考虑延迟满足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
2、不良的家庭榜样
孩子更多地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如果家长自身缺乏自制力,如经常沉迷于手机、熬夜等不良习惯,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从而难以养成良好的自制力。
二、培养孩子自制力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
1、目标设定
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具体、可实现的目标,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目标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长期目标可以是在学期末成绩达到班级前几名,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如一颗小星星或一个小贴纸,积累一定数量的奖励可以兑换孩子喜欢的礼物,这样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2、规则制定
建立家庭规则,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规则要简单明了、始终如一,并且所有家庭成员都要严格遵守,规定孩子每天晚上九点前必须上床睡觉,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一小时等,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要及时进行温和而坚定的纠正,让他们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也要鼓励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规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规则有发言权。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时,他们往往会更专注、更有自制力地去做,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鼓励他们深入发展,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可以为他们报名参加绘画班或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在孩子专注于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他们的自制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兴趣活动也能够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三)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
正面激励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非常有效,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如“你今天做作业很专注,效率很高,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可以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孩子的良好行为,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除了口头表扬外,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特权奖励,如带孩子去公园玩、允许孩子多看一会儿喜欢的动画片等,但要注意奖励不能过于频繁或过于丰厚,以免孩子为了奖励而表现良好,而不是真正培养出内在的自制力。
(四)进行注意力训练
1、专注力游戏
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玩“舒尔特方格”游戏,在一张有 25 个小方格的表中,将 1 - 25 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写,然后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边读边指出 1 - 25,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反应速度,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缩短游戏时间或增加方格的数量。
2、冥想练习
冥想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冥想练习,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节奏,排除杂念,刚开始可以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冥想练习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增强自制力。
三、不同年龄段孩子自制力培养的侧重点
年龄段 | 侧重点 | 具体方法 |
3 - 6 岁 | 习惯养成与规则意识建立 |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孩子传递行为准则,如《小红帽》的故事可以教导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走,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
7 - 10 岁 | 学习习惯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先尝试自己思考解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如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孩子回顾一天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
11 - 14 岁 | 情绪管理与目标导向 |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宣泄、倾诉等,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业和个人成长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孩子面临选择时,引导他们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策,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
四、FAQs
(一)孩子总是忍不住玩手机怎么办?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如每天只能在完成作业后玩一定时间的手机,如 30 分钟,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阅读书籍、学习新技能等,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如果违反规则,按照约定进行相应的惩罚,如减少下次玩手机的时间。
(二)孩子在超市里总是吵着要买玩具怎么办?
出门前,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购物清单和预算,让孩子知道只能购买清单上的东西,在超市里,引导孩子关注商品的价格标签,让他们明白钱的价值和来之不易,如果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妥协,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耐心地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可以说“我们今天已经买了很多需要的东西,没有足够的钱买这个玩具了,而且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回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在下次购物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小编有话说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的耐心、理解和持续的努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和监督孩子,相信通过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培养,孩子们都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