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高考怎么考
一、传媒专业概述
传媒类艺考主要涵盖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表演(影视表演方向)、摄影等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传媒领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媒体等行业的需求。
二、考试内容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
1、初试
面试:考生需面对考官进行自我介绍,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报考原因等,时长一般在 1 - 2 分钟,一位考生可以这样说:“尊敬的考官老师,您好!我叫[姓名],来自[家乡],我从小就对播音主持充满热爱,每当看到电视里主播们用声音传递信息、讲述故事时,我都非常羡慕和向往,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这也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内容,我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声音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朗读指定稿件:考官会提供一篇新闻稿件或文学作品稿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考查了考生的语音语调、语感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在朗读新闻稿件时,要注意新闻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吐字清晰,重音准确;而朗读文学作品时,则要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如抒情散文要读出优美、舒缓的感觉,诗歌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2、复试

即兴评述:考官会给出一个话题,如“如何看待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长一般在 3 - 5 分钟,这考察了考生的思维敏捷性、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可以从网络直播带货的优势,如方便消费者购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提及存在的问题,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等,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模拟主持: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模拟一档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过程,包括开场白、串场词、结束语等,主题为“校园文化节”,考生可以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节,我们将一起领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受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模拟主持过程中,要展现出良好的控场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亲和力。
(二)广播电视编导
1、笔试
文艺常识: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电影《教父》的导演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
故事写作:根据给定的题目或关键词,创作一个有一定情节和人物的故事,字数一般在 800 - 1500 字左右,比如题目为“意外的礼物”,考生可以构思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一位孤独的老人在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一张多年前老友的合影,这份礼物唤起了他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也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故事要注重情节的起伏、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
2、面试
编导创意:考官会给出一些特定的素材或情境,要求考生阐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如“如果你要拍摄一部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你会如何策划?”考生可以从广告的主题、表现手法、镜头运用、演员选择等方面进行回答,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编导能力。
综合素养考察:通过与考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其对影视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考官可能会问考生对近期热门电影的评价,考生可以从电影的剧情、导演风格、演员表演、视觉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三)表演(影视表演方向)
1、初试
声乐:考生需要演唱一首自选的歌曲,可以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或通俗唱法,这主要考察考生的嗓音条件、音准、节奏感以及歌曲的表现力,一位考生选择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将歌曲中的爱国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要保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台词:朗诵一段指定的诗歌、散文、小说片段或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传达能力和对台词的理解能力,比如朗诵《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要通过不同的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来体现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形体:展示一段舞蹈、武术或其他形体动作,这主要看考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节奏感以及舞台表现力,一段民族舞的展示,要展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和美感,动作要规范、流畅、富有韵味。
2、复试
表演:考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通常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情境或命题,如“在医院里”“公交车上的争吵”等,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构思并表演一个小品,这考查了考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舞台上的应变能力和表演技巧,在“公交车上的争吵”这个小品中,考生要通过角色的塑造、语言的表达和肢体动作的设计,生动地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变化。
才艺展示:除了初试的声乐、台词、形体外,考生还可以选择其他自己擅长的才艺进行展示,如乐器演奏、魔术表演等,这是考生展示自己独特魅力和个人才华的机会,有助于考官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艺术素养和潜力。
(四)摄影
1、笔试
摄影基础知识:包括相机的基本操作原理、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的关系、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ISO)的应用、不同景别的特点和作用等,简答题“请简述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考生需要回答出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并解释清楚其原理。
摄影作品分析:考生需要对给定的摄影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从构图、光线、色彩、主题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于一幅风景摄影作品,考生可以从三分法构图使画面主体突出、暖色调营造温馨氛围、逆光拍摄增强画面层次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如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
2、实践考试
现场拍摄:根据考试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摄影作品的拍摄,题目可能是人物摄影、静物摄影、风光摄影等不同类型的主题,人物摄影题目为“校园里的青春”,考生需要在校园内选择合适的场景和人物,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如构图、光线运用等,拍摄出一组能够展现校园青春活力的照片,拍摄完成后,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说明,包括拍摄意图、拍摄参数等。
三、考试流程
1、报名:一般在每年的 10 - 12 月,考生需要在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网站或相关院校的招生网站上进行网上报名,填写个人信息、报考专业等信息,并缴纳报名费,部分省份还需要进行现场确认,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学历证明等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确认。
2、领取准考证:报名成功后,考生按照考试机构的规定时间和方式领取准考证,准考证上会注明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重要信息,考生务必妥善保管。
3、参加考试:按照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和地点,考生提前到达考场,进入考场前,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安检,考试过程中,要遵守考场纪律,听从监考人员的安排,不同专业的考试时间和形式有所不同,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部分专业可能有三试),初试通常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进行,复试在次年 2 - 3 月进行。
4、查询成绩与录取:考试结束后,学校会在规定时间内公布考试成绩,考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招生办公室查询自己的成绩,录取工作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学校会根据考生的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部分专业对文化成绩有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四、备考建议
1、专业学习:提前选择一家专业的艺考培训机构或找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学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时,要先打好基础,如语音发声、普通话正音等,然后再逐步提升朗诵、即兴评述等能力。
2、文化学习:不能因为准备艺考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传媒类专业对文化成绩也有一定要求,尤其是一些重点院校和专业,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保证文化课程的学习进度和质量,可以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表,将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积累素材: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新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积累丰富的素材,这对于考试中的故事写作、即兴评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