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坏账准备的分录详解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应收账款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收回,形成坏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计提坏账准备,以反映应收账款的潜在损失风险,并遵循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以下将详细介绍坏账准备的分录做法及相关要点。
一、坏账准备的概念及重要性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对应收款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而计提的准备金,它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合理减值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和实际价值,避免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虚高而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从而为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可靠、更谨慎的财务信息,有助于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1、余额百分比法
根据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这个百分比通常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数据、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当前的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某企业以往年度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比例平均为 5%,本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100 万元,则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 100 万×5% = 5 万元,这种方法较为简单,适用于应收账款余额波动不大且坏账发生较为均衡的企业,但当企业的经营环境或客户群体发生较大变化时,可能需要对计提比例进行调整。
2、账龄分析法

先按应收账款的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账龄段应收账款所对应的预计坏账率分别计算各组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最后汇总得出总的坏账准备金额,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预计坏账率也越高,对于账龄在 1 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预计坏账率为 3%;1 - 2 年的为 10%;2 - 3 年的为 20%;3 年以上的为 50%,假设某企业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如下:1 年以内的有 60 万元,1 - 2 年的有 20 万元,2 - 3 年的有 10 万元,3 年以上的有 5 万元,则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计算如下:
账龄 | 应收账款金额(万元) | 预计坏账率 | 应计提坏账准备(万元) |
1 年以内 | 60 | 3% | 1.8 |
1 - 2 年 | 20 | 10% | 2 |
2 - 3 年 | 10 | 20% | 2 |
3 年以上 | 5 | 50% | 2.5 |
总计 | 95 | 8.3 |
这种方法考虑了应收账款账龄与坏账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风险状况,适用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较为复杂且各账龄段坏账风险差异明显的企业。
3、个别认定法
对每一笔应收账款单独评估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据此计提坏账准备,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那些金额较大、存在特殊情况(如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法律纠纷等)的应收账款,某企业有一笔应收账款 50 万元,经调查发现该客户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预计只能收回 20 万元,则应计提坏账准备 30 万元,个别认定法能够精准地反映特定应收账款的风险,但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对重大应收账款项目的风险评估。
三、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编制
1、初次计提坏账准备时的分录
借:信用减值损失(或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某企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根据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100 万元和确定的计提比例 5%,计算出应计提坏账准备 5 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50,000
贷:坏账准备 50,000
2、发生坏账损失时的分录
当企业确认某项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时,应将之前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核销,同时冲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上述企业有一笔应收账款 10 万元被确认为坏账,之前已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 5,000 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5,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之前未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过坏账准备或计提不足,还需在核销坏账的同时补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3、已核销坏账又收回时的分录
若已核销的坏账后续又部分或全部收回,应先将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然后结转至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冲回之前核销坏账时转出的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原核销时已转出的金额)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上述已核销的 10 万元坏账又收回 8 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100,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银行存款 80,000
4、期末调整坏账准备时的分录
在期末,企业应根据最新的应收账款情况重新计算坏账准备的应有余额,并与期初坏账准备余额相比较,进行调整,如果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已提取的坏账准备,应按其差额补提;如果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已提取的坏账准备,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坏账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补提时)
贷:坏账准备(补提时)
借:坏账准备(冲回时)
贷:信用减值损失(冲回时)
期末经重新评估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应有余额为 12 万元,而期初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为 8 万元,则需要补提 4 万元,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40,000
贷:坏账准备 40,000
四、坏账准备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列示,即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应收账款”项目按照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填列,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以及本期计提、转回、核销等情况,在利润表中,“信用减值损失”(或“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了本期计提坏账准备对利润的影响金额,这种列示方式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清晰地了解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潜在的风险状况,以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
五、相关案例分析
某制造企业在 2024 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 500 万元,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以往经验和市场情况确定的不同账龄段的坏账率如下:1 年以内(3%)、1 - 2 年(6%)、2 - 3 年(10%)、3 年以上(20%),2024 年年末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如下表所示:
账龄 | 应收账款金额(万元) | 预计坏账率 | 应计提坏账准备(万元) |
1 年以内 | 300 | 3% | 9 |
1 - 2 年 | 150 | 6% | 9 |
2 - 3 年 | 50 | 10% | 5 |
3 年以上 | 20 | 20% | 4 |
总计 | 520 | 27 |
2024 年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 15 万元。
1、计算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 9 + 9 + 5 + 4 = 27 万元
2、编制会计分录
由于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期初余额,需补提坏账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 120,000
贷:坏账准备 120,000
3、假设当年发生了一笔 3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 10 万元确认为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4、年末调整坏账准备
年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 = 15 + 27 - 2 = 40 万元(期初余额 + 本期计提 - 本期核销),无需进一步调整。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准确地计算、计提、核销和调整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