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集美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等院校,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优势,以下是对集美大学较为详细的介绍:
1、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集美大学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水产科、商科等,1994年10月,原交通部所属的集美航海学院、原农业部所属的厦门水产学院、福建省所属的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厦门市所属的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1999年1月实现实质性合并,2004年厦门市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
学校性质与共建情况: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
校训与精神: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
2、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齐全:覆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工学领域有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理学方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等专业。
重点学科突出: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轮机工程学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交通运输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也是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专业设置丰富:设有众多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本科专业如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财政学、小学教育等;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多个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3、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庞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这些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才引进力度大:学校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引进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资源
教学设施先进: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先进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图书馆馆藏丰富,拥有大量的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习实训基地充足: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建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航海类专业与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海上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校园网络便捷:校园网络覆盖全校,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和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的在线课程、电子图书等资源,方便自主学习。
5、人才培养
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项目开发,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举办了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
6、校园文化
嘉庚精神传承:作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嘉庚精神深入人心,学校通过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文化讲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校友文化浓厚:拥有庞大的校友群体,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校友们通过捐赠、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友活动,为在校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厦门集美大学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树立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展望未来,集美大学将继续秉承“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地方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