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有何新举措?

科菲 研究生资讯 15
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近日召开,会议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部署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会议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分类培养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与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培育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会议还提出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以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有何新举措?-第1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在省会隆重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效,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研究生导师代表、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省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截至2023年底,全省在校研究生总数突破15万人,较“十三五”初期增长40%;博士点、硕士点数量分别达到150个和450个,覆盖了主要学科领域;研究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全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成效

规模与结构

通过实施“双一流”建设和学科优化调整,全省研究生教育布局更加合理,以下是2023年全省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指标 数量 同比增长
在校研究生总数 2万人 8%
博士生 8万人 2%
硕士生 4万人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 58% 3个百分点

质量提升举措

  • 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全省高校导师总数达1.2万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导师占比提升至35%。
  • 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2万篇,获授权专利3000余项。
  • 产教融合:与200余家重点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覆盖率达90%。

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成绩显著,但会议指出当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科布局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足: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滞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导师缺口较大。
  2. 培养模式创新不够:部分高校仍存在“重科研轻实践”倾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不鲜明。
  3. 质量保障体系待完善: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率虽降至1.2%,但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

未来五年重点任务

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研究生教育的“1234”发展路径:

  • 1个目标:到2025年建成全国研究生教育强省。
  • 2个突破:在交叉学科培养和产教融合机制上实现突破。
  • 3个提升:提升导师队伍水平、课程质量、科研转化能力。
  • 4个行动
    1. 学科优化行动:新增30个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学位点。
    2. 导师领航行动: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培育200个高水平导师团队。
    3. 质量攻坚行动:建立学位论文全流程管理系统,推行“盲审全覆盖”。
    4. 开放协同行动: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共建10个联合培养项目。

创新举措亮点

  1. 跨学科培养计划:在5所高校试点“AI+X”学位项目,允许学生自主设计跨学科课程体系。
  2. 产业导师制度:要求工程类专业学位点至少配备30%的行业导师,参与培养方案制定。
  3. 质量追溯机制:建立学位授予质量终身追责制,对问题论文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

相关问答FAQs

Q1:本次大会对考研学生有哪些直接影响?
A:2024年起将扩大专业学位招生比例至65%,新增“智能制造”“碳中和”等招生方向;同时推行“申请-考核”制试点,减少唯分数论现象。

Q2: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A:将采取三项硬措施:①所有学位论文100%查重+盲审;②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动态调整机制;③每学期开展课程质量学生评价,倒数10%的课程限期整改。

小编有话说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既需要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每位导师和学生的实践探索,当我们在讨论“培养什么样的人”时,不妨先想想“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是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创新者,还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或许,答案就藏在这次大会强调的“分类培养、特色发展”八字方针中,期待全省高校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真正把研究生教育办成人才成长的“加速器”、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标签: 研究生教育 新举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