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方向设置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如XX技术、XX管理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可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运营维护等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需求。

杭师大油画研究生教育以“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为核心理念,培养具备独立艺术创作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 当代油画创作:聚焦新材料、新媒介与跨学科融合;
- 传统油画语言研究:侧重古典技法与东方美学重构;
- 艺术教育与策展: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展览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计(理论+实践)
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占比为4:6:
课程类型 | 代表课程 | 学分占比 |
---|---|---|
专业基础课 | 油画材料学、中西美术比较 | 25% |
方向核心课 | 当代艺术思潮、创作方法论 | 30% |
实践工作坊 | 驻地创作、国际艺术工作营 | 35% |
跨学科选修 | 数字艺术、艺术心理学 | 10% |
特色课程“江南地域文化专题”将徽派建筑、西湖景观等元素融入创作教学,形成地域化教学标签。
师资团队与学术资源
美术学院现有油画方向导师12人,
- 中国美协会员7人
- 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者9人
- 国家级展览获奖者5人
导师组实行“1+1+1”培养模式(主导师+行业导师+理论导师),
- 陈某某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擅长表现主义绘画;
- 李某某副教授(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专注综合材料研究。
实践平台建设
-
校内资源:
- 800㎡专业油画工作室(恒温恒湿系统)
- 3D打印实验室与数字调色中心
- 美术学院藏品馆(藏有19-20世纪欧洲油画原作12幅)
-
校外基地:
- 与中国美术学院共享“艺创小镇”实践基地
- 与浙江美术馆、光达美术馆建立策展合作
- 每年组织“江南写生季”(皖南、乌镇等线路)
学术成果与就业数据
近三年代表性成果:
- 学生作品入选全国美展7人次
- 发表CSSCI论文14篇
- 举办“视阈·转换”等毕业展12场

就业分布(2023届数据):
高校教师:38% 职业画家:25% 美术馆/画廊:20% 文创产业:17%
报考建议
- 作品集准备:需包含3个系列创作(建议至少1个实验性作品)
- 复试重点:现场创作(6小时命题作业)+ 创作陈述答辩
- 跨考生注意:需补修《绘画基础》与《艺术史论》课程
相关问答FAQs
Q1:非美术本科背景能否报考杭师大油画研究生?
A:可以报考,但需满足以下条件:①通过素描、色彩加试;②作品集需证明持续创作经历(如参加展览或获得奖项),近年录取的跨专业生源约占15%,包括设计、文学等背景。
Q2:研究生期间是否有海外交流机会?
A:学院与法国南特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优秀研二学生可申请“1+1”双学位项目,2023年共派出6人,占比同届学生的20%。
小编有话说
杭师大油画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尤其注重在地文化的当代转化,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多关注“新具象绘画”“科技艺术”等前沿话题,这些领域导师团队近期有重点课题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学院2024年将新增“艺术疗愈”跨学科工作室,值得期待。(完)
(注:全文共计1582字,数据来源于杭师大官网2023年度报告及美术学院招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