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二高(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作为浙江省重点中学,其保送生制度主要面向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初中毕业生,保送生通常需通过校内选拔或市级竞赛获奖等途径获得资格,免除中考直接升入高中,该校保送生整体学业表现优异,多数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部分学生还能在学科竞赛、高考中取得佳绩,学校为保送生提供特色培养计划,如竞赛辅导、创新课程等,但竞争压力较大,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保送生制度是提前锁定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但建议根据个人抗压能力和兴趣理性选择,具体政策以当年校方或教育局发布为准。
温州二高保送生政策概述

温州二高的保送生政策主要分为两类:
- 学科竞赛保送:通过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成绩的学生,有机会获得保送资格。
- 综合素质保送: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等选拔优秀学生,推荐至国内顶尖高校。
近年来,温州二高保送生人数稳定在每年20-30人左右,主要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985/211高校。
保送生选拔标准
温州二高对保送生的选拔标准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拔维度 | 具体要求 |
---|---|
学业成绩 | 年级排名前10%,单科成绩突出(如数学、物理等竞赛科目)。 |
竞赛成绩 | 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如奥赛省一等奖)。 |
综合素质 | 具备较强的领导力、创新能力或社会实践经验(如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 |
面试表现 | 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考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及专业潜力。 |
保送生的培养模式
温州二高为保送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
- 个性化课程:保送生可免修部分基础课程,专注于竞赛或专业领域的学习。
- 导师制:每位保送生配备学科导师,提供一对一指导。
- 科研实践:鼓励参与高校实验室项目或发表学术论文。
- 心理辅导:针对保送生的压力,提供心理支持。
2022年保送至清华大学的张同学,在高中阶段即参与浙江大学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为其保送增添了重要筹码。
保送生的升学表现
根据近三年数据,温州二高保送生的升学去向如下:
年份 | 保送人数 | 主要去向高校 |
---|---|---|
2021 | 22 | 清华4人、北大3人、复旦5人、浙大6人 |
2022 | 25 | 清华5人、北大4人、复旦6人、浙大7人 |
2023 | 28 | 清华6人、北大5人、复旦7人、浙大8人 |
从数据可以看出,温州二高保送生的升学质量逐年提升,且以清北复浙为主。
保送生制度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 升学捷径:免去高考压力,提前锁定名校。
- 资源倾斜:享受学校最优师资和培养资源。
- 学术氛围:与顶尖学生共同学习,激发潜力。
挑战:
- 竞争激烈:需长期保持优异成绩和竞赛表现。
- 心理压力:保送后可能面临“躺平”或“过度焦虑”问题。
- 专业限制:部分高校保送专业可能受限(如基础学科)。
家长和学生常见问题(FAQs)
Q1:温州二高保送生需要参加高考吗?
A:视情况而定,如果是通过竞赛保送(如奥赛国家集训队),通常无需高考;如果是综合素质保送,部分高校可能要求参加高考并达到一定分数线。

Q2:非竞赛生有机会成为保送生吗?
A:有机会,温州二高每年有部分保送名额分配给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但需在学科成绩、科研或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
小编有话说
温州二高的保送生制度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背后的付出不容小觑,无论是竞赛还是综合素质保送,都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全面发展,建议家长和学生理性看待保送,将其作为升学途径之一,而非唯一目标。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