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的核心特点是“实践性”,所以思维导图应围绕“原理、步骤、关键点、应用”这几个核心要素展开。

选修1 整体知识框架
- 主题: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主线: 从微观(微生物)到宏观(酶、植物、DNA),再到宏观应用(食品、健康)。
- 核心能力: 掌握各项技术的实验原理、操作流程、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一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章核心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生产特定产品。
思维导图:
- 中心主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发酵的原理
- 核心: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 条件: 温度、pH、氧气、营养物质
- 菌种:
- 酵母菌: (真核,兼性厌氧)→ 酒精发酵
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 + 能量
- 醋酸菌: (原核,好氧)→ 醋酸发酵
反应式:C₂H₅OH + O₂ → CH₃COOH + H₂O
- 乳酸菌: (原核,厌氧)→ 乳酸发酵
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
- 毛霉/根霉: (真核,好氧)→ 生产腐乳、酱油
- 酵母菌: (真核,兼性厌氧)→ 酒精发酵
- 具体应用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菌种: 酵母菌 → 果酒;醋酸菌 → 果醋
- 实验流程:
- 果酒: 挑选葡萄 → 冲洗 → 去梗 → 榨汁 → 酒精发酵(18-25℃)→ 果酒
- 果醋: 酒精发酵 → 醋酸发酵(30-35℃,通氧)→ 果醋
- 关键点:
- 材料消毒 vs. 灭菌: 冲洗(消毒),用具(灭菌)
- 发酵条件: 酒精发酵(无氧,18-25℃);醋酸发酵(有氧,30-35℃)
- 防止污染: 整个过程保持无菌操作
- 腐乳的制作
- 菌种: 毛霉(或根霉)
- 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 加盐腌制 → 加卤汤装瓶 → 密封腌制
- 关键点:
- 豆腐的含水量: 不宜过高,防止腐败
- 加盐的作用: 析出水分,抑制杂菌,调味
- 卤汤的配制: 酒(抑制微生物,增加风味)、香辛料(调味,防腐)
- 密封: 防止杂菌污染和水分蒸发
- 泡菜的制作
- 菌种: 乳酸菌(主),还有酵母菌等
- 实验流程: 配制盐水 → 添加调味料 → 装坛 → 发酵 → 泡菜
- 关键点:
- 盐水浓度: 5%-7%,过高会抑制乳酸菌活动
- 煮沸冷却: 杀灭杂菌,防止氧气溶入
- 发酵条件: 无氧环境,适宜温度(室温即可)
- 亚硝酸盐的检测: (重要知识点)
- 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 方法: 比色法(标准显色液对比)
- 注意: 发泡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先升高后降低,故不宜在腌制后立即食用。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发酵的原理
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本章是生物技术的基础,核心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应用。
思维导图:
- 中心主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核心概念:
- 培养基: (按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
- 灭菌: 杀灭物体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最常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药剂灭菌。
- 无菌技术:
- 目的: 防止外来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纯净。
- 关键操作:
- 接种环/针: 灼烧灭菌。
- 培养皿/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
- 操作区域: 酒精灯火焰旁或超净工作台。
- 操作过程: 简要叙述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无菌操作要点。
- 核心概念:
-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分离纯化技术
- 平板划线法: (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
- 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器)将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和计数。
- 微生物的计数
- 方法:
- 活菌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形成的菌落数目,计算样品中活菌的密度。
- 关键: 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才计数。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统计死活菌总数。
- 活菌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形成的菌落数目,计算样品中活菌的密度。
- 方法:
- 筛选特定微生物
- 原理: 利用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
- 案例: 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
- 选择培养基: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 鉴别原理: 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 分离纯化技术
- 应用
-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 流程: 土壤取样 → 样液稀释 → 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 → 培养 → 计数。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 原理: 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使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水解,形成透明圈。
- 筛选: 寻找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第三章:酶的应用
本章核心是酶的特性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
- 中心主题:酶的应用
- 酶的基础知识
- 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 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 酶的制备
- 来源: 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 方法: 提取法(动物组织)、发酵法(微生物生产,主要方式)。
- 固定化技术:
- 目的: 使酶能与产物分离,可重复使用,稳定性提高。
- 方法:
- 包埋法: (最常用,适用于大分子底物)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
- 案例: 海藻酸钠固定化酵母细胞制作果酒。
-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 包埋法: (最常用,适用于大分子底物)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
- 酜的应用实例
-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 作用: 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胞间层,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 探究实验:
- 变量: 果胶酶的量(自变量)。
- 检测指标: 果汁的澄清度或出汁率(因变量)。
- 关键控制: 温度、pH等无关变量保持一致。
-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 酶的种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 影响因素:
- 温度: 酶有最适温度。
- pH: 酶有最适pH。
- 污物性质: 根据污物选择含特定酶的洗衣粉。
- 表面活性剂: 帮助污物脱离。
- 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实验(如普通洗衣粉 vs. 加酶洗衣粉)。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 优点: 可重复使用、可连续化生产、产物纯度高。
- 应用领域: 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生产氨基酸、污水处理等。
-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 酶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生物技术在食品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对综合,涵盖了植物组织培养、蛋白质提取和DNA技术等。
思维导图:
- 中心主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 植物的组织培养
-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 条件: 无菌环境、适宜的营养(培养基)、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 培养基: MS培养基(无机盐、微量元素、有机物、激素、蔗糖)。
- 过程:
- 外植体 → 愈伤组织 → 芽和根 → 幼苗 → 完整植株
- 应用:
- 微型繁殖(快速繁殖): 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良植株。
- 作物脱毒: 去除病毒,获得健康种苗。
- 制造人工种子: 包裹在人工种皮里的胚状体。
- 生产细胞产物: 如紫草素、人参皂甙等。
-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 基本原理:
- 分离方法: 溶解度差异、电荷差异、分子大小差异、亲和力差异。
- 主要技术:
- 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根据分子大小分离,分子小的进入凝胶内部,路程长,移动慢;分子大的被排阻,路程短,移动快。
- 电泳: 根据分子大小和电荷分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 应用: 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
- 基本原理:
- PCR技术扩增DNA片段
- 原理: DNA半保留复制和体外DNA扩增技术。
- 过程: 变性(解旋)→ 复性(退火)→ 延伸,循环进行。
- 关键成分:
- 模板DNA
- 引物: 两条人工合成的单链DNA。
- 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 四种脱氧核苷酸
- 应用: 基因克隆、法医鉴定、疾病诊断、古生物研究等。
-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 转基因生物:
- 安全性: 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 争论: 技术的双刃剑,需要理性看待和严格监管。
- 生物武器: 严禁研究和使用。
- 转基因生物:
-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 植物的组织培养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框架能帮助您更好地梳理和掌握生物选修1的知识!祝您学习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