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红军长征 (1934-1936)
历史背景
- 根本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左”倾错误思想领导
- 博古、李德(共产国际顾问)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冒险主义。
- 反对“游击战”、“运动战”等正确战略战术。
- 军事指挥失误
- 短促突击、堡垒对堡垒,导致红军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 错失打破“围剿”的最佳时机。
- “左”倾错误思想领导
- 直接原因:战略转移
- 中央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无法坚守。
- 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被迫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主要历程 (按时间顺序)
- 第一阶段:战略转移与初期失利 (1934.10 - 1935.1)
- 出发: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 重大事件:
- 湘江战役 (1934.11): 红军损失过半,从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是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
- 通道会议 (1934.12): 毛泽东提出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
- 黎平会议 (1934.12): 正式通过决议,采纳毛泽东的意见,向贵州进军。
- 强渡乌江 (1935.1): 突破天险,兵临遵义城下。
- 第二阶段:伟大转折与转危为安 (1935.1 - 1935.6)
- 遵义会议 (1935.1):
-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 意义: 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四渡赤水 (1935.1-3): 毛泽东指挥的“得意之笔”,灵活机动地调动敌人,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 巧渡金沙江 (1935.5): 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强渡大渡河 & 飞夺泸定桥 (1935.5): 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 爬雪山 (夹金山): 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许多战士因严寒和缺氧牺牲。
- 遵义会议 (1935.1):
- 第三阶段:克服艰难险阻与胜利会师 (1935.6 - 1936.10)
- 懋功会师 (1935.6):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 分裂与北上 (1935.9):
- 两河口会议 & 毛儿盖会议: 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
- 张国焘分裂主义: 张国焘反对北上,坚持南下,导致红军分裂。
- 俄界会议 & 腊子口: 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北上。
- 过草地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环境极其恶劣的川西北松潘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 吴起镇会师 (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 三大主力会师 (1936.10):
- 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 长征到达甘肃会宁。
- 红四方面军 部分部队到达会宁。
- 意义: 标志着长征的完全胜利。
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 军事上的围追堵截
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阀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侧击。
- 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
- 雪山: 夹金山、梦笔山等,高寒缺氧。
- 草地: 松潘草地,沼泽遍布,气候多变。
- 激流险滩: 乌江、大渡河、金沙江等天险。
- 物资补给极度匮乏
缺衣、少食、弹药不足,沿途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 内部的路线斗争与思想分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历史意义
- 军事上: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
- 政治上: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形成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 精神上:
-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理论上:
实践并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为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 战略上:
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西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精神 (核心内涵)
-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重要人物
- 毛泽东: 长征的伟大领导者、遵义会议后实际上的核心指挥者。
- 周恩来: 在维护党的团结、促成遵义会议成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 朱德: 红军总司令,与毛泽东共同指挥长征。
- 张闻天: 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负总责。
- 王稼祥: 遵义会议的积极支持者。
- 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等: 著名军事将领,在长征中屡建奇功。
- 张国焘: 分裂主义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重要地点
- 出发地: 江西瑞金、于都
- 转折点: 贵州 遵义
- 著名战役/地点: 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夹金山、松潘草地
- 会师地: 四川懋功、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