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44中学是市南区一所具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完全中学,创办于1958年,在当地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并积累了一定口碑,作为老牌中学,该校凭借长期的教育实践积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学校提供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完整教育,其发展历程见证了青岛基础教育的历史变迁,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持续探索特色办学路径,成为市南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选择之一。

教学质量与课程设置
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教师能更精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初中部采用"基础+拓展"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开设海洋特色课程、机器人编程等校本课程,高中部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开展研学项目,近年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定在75%左右,艺术特长生培养成果较为突出。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3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市、区级教学能手21人,数学教研组连续五年获得区优秀教研团队称号,语文组开发的"读写融合"教学法在区内推广,新教师均来自211及以上院校,实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模式。
校园设施
2020年完成校舍改造后,建成标准化物理创新实验室、天文观测台和300米塑胶跑道,图书馆藏书12万册,电子阅览室配备60台终端,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工程,每周食谱由营养师制定并通过公众号公示。
学生发展
成立46个学生社团,模联、辩论社多次在市级比赛获奖,每年举办科技节、英语戏剧周等特色活动,与日本和歌山县中学校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心理辅导中心配备3名专职教师,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服务。
家长关注点
划片范围主要覆盖金门路街道部分社区,实行电脑派位入学,课后服务分作业辅导和兴趣班两种形式,最晚可托管至18:30,周边公交线路便利,但停车位紧张,接送需注意错峰。
从实际走访看,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平衡方面做得较好,高中部日语班形成了一定特色,对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这里能提供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但竞赛培养体系相比顶尖中学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