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初,历经百年发展,已形成文理交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学校地处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区域,毗邻科技创新园区和交通枢纽,既能汲取深厚人文滋养,又享有产业集聚与人才流动的便利,校园周边高校云集、文化设施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术氛围与实践平台,这种历史传承与地理优势的双重赋能,使学校在区域教育格局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智力支持。(148字)创建于1958年的广州44高中,坐落于越秀区东风东路核心地段,毗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形成"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地铁1号线与5号线交汇的杨箕站步行可达,周边配套成熟,方便学生通勤。

师资团队与教学特色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占比38%,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达45%,语文教研组曾获广州市优秀科组称号,物理科组开发的"生活化实验教学"课程入选市级精品课,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针对不同学力学生开设:
- 创新班: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立教研合作
- 国际课程班:开设AP微积分、英美文学选修课
- 艺术特长班:配备独立画室与琴房
高考成绩与升学表现 近三年高考优先投档线上线率稳定在52%-58%,2023届毕业生中有7人被中山大学录取,艺术类考生专业统考本科过线率连续五年保持100%,2022年诞生越秀区美术类总分状元,校方公布的毕业生去向显示,约15%学生进入海外名校,其中澳大利亚八大名校录取人数增长显著。
硬件设施与生活管理 占地4.3万平方米的校园内,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恒温游泳馆及可容纳800人的学术报告厅,宿舍实行男女分栋管理,6-8人间配备空调与独立卫浴,晚自习后提供热水宵夜,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图书馆藏书12万册,古籍阅览室收藏有民国时期岭南文献影印本。
社团活动与综合素质培养 32个学生社团中,模联社、机器人社多次获得省级奖项,每年举办的文化艺术节包含粤剧脸谱绘制、广绣体验等非遗项目,特色研学活动"走读岭南"带领学生考察陈家祠、永庆坊等文化地标,相关成果论文曾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
- 招生政策:越秀区学籍考生占录取总数70%,外区生需达到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 伙食情况:食堂提供早午晚三餐,每周公布带量食谱,设有回族学生窗口
- 手机管理:教学区设置信号屏蔽柜,周末返家时可领取使用
从实地走访来看,广州44高中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正逐步完善国际化教育体系,其严谨的校风与适度的课业压力,比较适合自律性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对于考虑报考的家长,建议重点关注每年11月的校园开放日,实地考察晚自习氛围与教师答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