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附中初中部以优质教育资源和鲜明办学特色成为区域教育标杆,学校依托示范校师资优势,构建"基础+拓展"课程体系,开设科技、艺术等30余门校本课程,其中机器人、民乐等特色项目屡获市级奖项,教学实施分层走班制,近三年中考优秀率稳定在85%以上,重点高中升学率超65%,创新推行"双导师制",通过学业导师与成长导师协同育人,获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特色项目如"航天STEM课程""非遗文化工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每年开展国际研学交流,形成"严谨治学、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是房山区素质教育的示范窗口。(198字)

良乡附中初中部作为房山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近年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学校以扎实的教学质量、多元的育人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区域内初中教育的标杆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该校的实际情况,为关注者提供参考。
教学实力与师资水平
良乡附中初中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教学团队,学校教师队伍中,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超过40%,多数教师拥有10年以上一线教学经验,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研组定期与海淀区名校开展联合备课,引入前沿教学方法,数学组推行的“分层动态教学”模式,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课堂难度,确保教学效率。
学校近三年中考成绩稳居房山区前列,2023年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率达65%,其中15%学生进入人大附中、十一学校等市级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该校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成绩突出,2022年有3名学生获北京市初中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课程体系与特色培养
除国家基础课程外,良乡附中初中部构建了“基础+拓展+实践”三维课程体系,拓展课程涵盖机器人编程、古典文学鉴赏、双语戏剧等20余门选修课,每周三下午的“走班制”选课制度充分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实践类课程是另一大亮点,学校与中科院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合作开设“少年科学家”项目,学生可参与土壤改良、植物基因等课题研究,2023年,该校学生主导的“社区垃圾分类智能监测”方案获房山区社会实践成果展评特等奖。
校园环境与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约80亩,拥有标准化实验室6间、图书馆藏书12万册,并配备人工智能教室和400米环形跑道操场,2021年改建的学生公寓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可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住宿,宿舍管理采用“生活导师+学生自治”模式,培养独立能力。
食堂实行营养配餐制,每周菜单由专业营养师设计,并通过家校委员会监督,家长反馈显示,学生对餐食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
学生发展与家校共育
良乡附中初中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每年举办“四节两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以及秋季运动会、新年音乐会,活动参与率超95%,心理辅导中心配备3名专职教师,开设“成长驿站”团体辅导课程,有效缓解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

家校共育机制成熟,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教育沙龙”等活动,2023年成立的“家长志愿讲师团”,邀请从事医疗、法律、IT等行业的家长进校授课,拓宽学生视野。
招生政策与适应群体
该校实行划片招生与特长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划片范围涵盖良乡大学城周边多个社区,非京籍学生需满足房山区“四证”要求,艺术、科技特长生需通过专业测试,近年声乐、机器人项目竞争尤为激烈。
从学生适应性看,该校适合两类群体:一是学习自主性较强、希望接触拓展资源的学生;二是家长重视教育参与度、认可家校协同理念的家庭,课业压力属于区内中等偏上,初一阶段每晚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内。
良乡附中初中部以务实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的育人理念,为房山区家庭提供了优质选择,其课程多样性与实践机会的丰富度,尤其适合希望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选择需结合个体情况,建议家长实地参观并与在校师生沟通,获取更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