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以"敦品励学,至善致远"为校训,构建"至善教育"特色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三特色"办学格局,学校坚持五育并举,通过"至善德育"课程体系和"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考成绩连续12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在科技教育方面,建成3D打印实验室等18个功能场室,学生获国家专利42项,科技竞赛获奖超500项;艺术教育成果显著,合唱团、舞蹈队屡获省级金奖,作为广州市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构建"五维一体"劳动课程体系,打造"中钧农庄"等实践平台,形成"至善教育"品牌特色,彰显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成效。

增城郑中钧中学是广州市增城区一所备受关注的完全中学,凭借扎实的教学质量、多元的育人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许多家长与学生择校时的优先选择,若想了解这所学校是否适合孩子,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分析。
学校历史与办学背景
郑中钧中学创办于1991年,以爱国华侨郑中钧先生命名,承载着“敦品励学”的校训精神,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步发展为区属重点中学,并于2016年通过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认定,作为增城区教育布局的重要一环,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配置等方面持续投入,形成了“小而精”的办学风格。
教学质量与升学表现
教学成果是家长关注的核心,郑中钧中学近年来高考成绩稳居增城区前列,本科上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学科如文科综合、英语等表现尤为突出,学校通过分层教学、导师制等方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尖子生开设“培优班”,提供竞赛辅导;对基础薄弱学生则强化个性化帮扶。
中考招生方面,学校录取分数线在区内属于第二梯队,生源质量相对均衡,高中部班级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确保教师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
师资力量与教学管理
教师团队的E-A-T(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障,郑中钧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0%,多名教师获评市、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与广雅中学等名校开展联合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管理上,学校实行“严而有爱”的风格,日常作息安排紧凑,早晚自习均有教师值守,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室、生涯规划课程等,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课程体系与特色教育
除国家课程外,学校构建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
- 科技创新教育:开设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社团,学生多次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 艺术体育特色:合唱团、篮球队等常年活跃,艺术类高考生升学率表现亮眼;
- 国际视野培养:与海外学校建立交换生项目,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模拟联合国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重视劳动教育,拥有校内种植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农耕体验,培养动手能力。
校园环境与生活条件

学校位于增城区中心,交通便利,校园占地约80亩,虽面积不算大,但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均配备现代化设备,宿舍为6-8人间,装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食堂提供多样餐食,价格适中,由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食品安全。
课外活动方面,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学生社团超过20个,涵盖学术、兴趣、公益等多个领域。
家长与学生的真实评价
通过多方访谈与公开反馈,郑中钧中学的口碑呈现以下特点:
- 家长认可点:校风严谨,教师责任心强,尤其适合自律性中等、需适度督促的学生;
- 学生评价:课余活动丰富,同学关系融洽,但部分学生反映课业压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大;
- 改进建议:少数家长希望增加宿舍床位,进一步优化食堂菜品多样性。
区域教育对比与择校建议
在增城区内,郑中钧中学常被拿来与增城中学、新塘中学等对比,其优势在于管理细致、个性化关注度高,适合中等偏上水平且需要稳定学习环境的学生,若孩子学术潜力突出,可优先考虑区内顶尖名校;若更看重综合素质培养,郑中钧中学的平衡性或许更具吸引力。
教育的选择需结合家庭实际,建议家长实地走访校园,旁听公开课,与在校教师、学生交流,从而判断该校是否与孩子的性格、目标相匹配。
增城郑中钧中学以朴实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办学行动,为学子提供了成长的良好土壤,勤奋与特长都能找到绽放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