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每年考研学子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绝对意义上“最好考”的专业是不存在的。

“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取决于你的个人背景、目标院校、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你如何定义“好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哪些专业相对“好考”,并为你提供选择建议。
判断“好考”的核心标准
在分析具体专业前,我们先要建立一个评估“好考”程度的坐标系:
- 国家线/复试线:这是最直观的门槛,线越低,意味着进入复试的初始门槛越低。
- 报录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越高,竞争越激烈,1:5是相对温和的,1:10以上就非常激烈了。
- 考试科目:
- 是否考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或本科是文科的同学,不考数学的专业(如大部分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学硕)会“好考”很多。
- 专业课难度:专业课是决定你是否能否上岸的关键,有些学校专业课会压分,有些则给分较高,信息差巨大。
- 招生人数:招生名额越多,偶然性越小,越容易“上岸”,一个招20个人的专业,显然比只招1个人的专业要好考。
- 跨考难度:有些专业对本科专业背景要求高,跨考难度大(如临床医学、计算机);有些则欢迎跨考(如新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对“好考”的专业类别分析
结合以上标准,以下几类专业通常被认为是考研中相对“好考”的选择,但各有优劣。
不考数学的人文社科类专业(首选“避数”选择)
这类专业因为不考数学,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跨考生,竞争主要集中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上。
教育学(学硕)
- 特点:不考数学,全国统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公平性高,信息透明,国家线相对较低,且很多师范类院校招生名额多。
- 优势:社会需求稳定(教师、公务员、培训机构),就业面广,对跨考生非常友好。
- 劣势:不考数学导致报考人数极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顶尖的师范院校(如北师大、华东师大),需要背诵的内容非常多,非常考验记忆力和毅力。
- 适合人群:本科为文科、理科(不擅长数学)、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或记忆力超群的同学。
法学(学硕)
- 特点:不考数学,专业课是全国统考(法学硕士),考试内容为“法理学、宪法、法制史、刑法、民法、诉讼法”。
- 优势:逻辑性强,不依赖死记硬背,国家线相对较低,是很多跨考生的热门选择(尤其是非法本法硕,但那是专硕)。
- 劣势:报考人数非常多,竞争激烈,需要很强的逻辑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习周期长。
- 适合人群: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法律有浓厚兴趣,不排斥大量阅读和案例分析的同学。
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 特点:不考数学,专业课通常是学校自主命题,但内容多为文学基础、语言学等。
- 优势:不考数学,对于文学素养高的同学来说,专业课拿分相对容易。
- 劣势:国家线在所有学科中属于最高的,对公共课(尤其是政治和英语)要求极高,招生人数通常不多,对本科出身和文学功底有一定要求。
- 适合人群:本科为中文、新闻等相关专业,文学功底扎实,英语和政治水平较好的同学。
历史学
- 特点:不考数学,专业课全国统考(313历史学基础),考察范围广。
- 优势:不考数学,竞争相对文学、教育学小一些,国家线较低。
- 劣势:需要记忆大量史实和时间线,非常枯燥,就业面相对较窄,除非读博深造,否则就业是主要问题。
- 适合人群:对历史有真正热爱,不排斥背诵,且对就业要求不高的同学。
国家线较低的“照顾”类专业
这类专业因为其学科特点或国家政策扶持,国家线通常比文学、经济学等低很多,是“捡漏”和稳妥上岸的好选择。
农学
- 特点:国家线常年是所有学科门类中最低的之一,专业课相对简单,招生人数较多。
- 优势:考研性价比极高,国家线低意味着过线容易,很多学校只要过线,复试表现正常就能被录取。
- 劣势:专业“冷门”,很多人从心底里不愿意学,就业环境相对艰苦,多在农村、田间地头。
- 适合人群:追求“上岸”大于专业兴趣,本科为农学相关专业,或愿意接受该行业就业环境的同学。
哲学
- 特点:不考数学,国家线低,专业课主要是哲学史、哲学原理等,需要很强的思辨能力。
- 优势:国家线低,竞争相对小,考公、考岗选择多(很多岗位不限专业)。
- 劣势:专业非常抽象,难学,就业面窄,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就是考公。
- 适合人群:对哲学有浓厚兴趣,逻辑思辨能力强,且未来职业规划偏向体制内或学术研究。
理学(部分专业)
- 特点:需要考数学,但国家线较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学专业。
- 优势:国家线低,过线压力小,如果本科是理学专业,专业课有基础,上岸概率较大。
- 劣势:需要考数学(数一/数二),对数学能力有要求,科研压力大,本科不学的话跨考难度极高,就业偏向科研或教育,薪资待遇可能不如工学。
- 适合人群:本科为理学专业,数学基础尚可,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
一个特殊的“好考”赛道:管理类专硕
管理类专硕是另一条独特的“捷径”,但有其特殊性。
专业包括: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工程管理(MEM)、旅游管理(MTA)、图书情报(MLIS)、审计硕士(MAud)。
特点与优势:
- 考两门:只考管理类综合能力(199)和英语二(204),不考政治和专业课,初试压力小。
- 国家线低:国家线远低于学硕,且对单科线要求宽松。
- 招生人数多:很多学校招生规模很大。
- 适合人群广:尤其是MPA(要求工作经验)和MBA(要求工作经验),对于在职人士来说是提升学历的绝佳途径。
劣势与限制:
- 报考限制:大部分专业(除MLIS、MAud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本科3年,专科5年等),应届生基本无法报考。
- 复试刷人严重:由于初试门槛低,导致进入复试的人很多,很多名校MPAcc的复试线远高于国家线,复试竞争异常惨烈,存在“过线也不一定录取”的情况。
- 学费高昂:尤其是MBA和MPA,学费普遍不菲。
给你的终极选择建议
与其问“哪个专业好考”,不如问“哪个专业最适合我”。
第一步:自我剖析(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的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支撑你走过漫长备考路的动力,为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读研,可能会很痛苦。
- 我的优势是什么?
- 数学好? 可以考虑考不考数学的专业,也可以选择考数学但招生多的工科、经济学。
- 记忆力好? 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等需要大量背诵的专业是你的主场。
- 逻辑思维强? 法学、计算机、哲学等需要深度思考的专业更适合你。
- 英语好? 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所有专业中都适用。
- 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 想进企业?优先考虑计算机、金融、会计、新闻传播等应用型强的专业。
- 想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优先考虑法学、汉语言文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招录岗位多的专业。
- 想搞学术?优先考虑理学、工学、基础医学等需要深厚基础的学科。
- 只想拿个学历?农学、哲学、部分理学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步:信息搜集(做三件事)
- 查目标院校历年分数线:去学校研究生院官网,看近3年的复试线和报录比,不要只看国家线,要看学校线!
- 找真题:想办法找到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真题,评估一下自己能否驾驭。
- 找直系学长学姐:他们最了解专业的真实情况、导师风格和备考经验。
- 追求稳妥、不擅长数学:首选教育学、法学,但要做好激烈竞争的心理准备。
- 追求“上岸”、不介意专业冷门:可以考虑农学、哲学等国家线低的专业。
- 在职人士、想提升学历:管理类专硕(MPA/MBA/MPAcc)是量身定做的赛道,但要考虑学费和工作年限。
- 本科是理工科、数学基础好:工学、理学中的招生大户依然是稳妥的选择。
请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努力是选择的保障。 选对了方向,就请全力以赴,祝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