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强化旅游产业,提升游客体验与效益?

以下我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系统性地阐述如何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强化旅游产业,提升游客体验与效益?-图1


什么是旅游互联网思维?

要打破一个误区:旅游互联网思维 ≠ 做个网站/APP + 打折促销。

真正的旅游互联网思维,是一套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平台化、生态化为手段,追求极致体验快速迭代的全新商业哲学,它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1. 用户思维: 一切从用户的需求、痛点和体验出发,用户不再是模糊的群体,而是可以被精准描绘的个体,旅游产品不再是“我有什么就卖什么”,而是“用户想要什么,我就创造什么”。
  2. 数据思维: 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用户的浏览、点击、预订、评价、分享等行为都是宝贵的数据资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洞察用户偏好、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产品设计和精准营销。
  3. 平台与生态思维: 从“做产品”转向“做平台”和“建生态”,企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要连接上下游(酒店、交通、景区、本地服务商)和左右岸(用户、媒体、KOL、支付机构),构建一个多方共赢、共同成长的旅游生态系统。
  4. 极致体验思维: 关注用户在旅游全流程中的每一个触点,从信息获取、预订、行前准备、在途体验到行后分享,追求无缝、便捷、个性化的极致体验,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
  5. 迭代与敏捷思维: 市场和用户需求瞬息万变,采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推出新功能、优化产品、测试市场,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产品。
  6. 跨界融合思维: 打破行业边界,旅游与科技(AI、VR/AR)、文化、娱乐、教育、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如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电竞旅游等)。

为什么必须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

在数字经济时代,强化互联网思维是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消费主权的转移: 今天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一代(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习惯于在线上获取信息、进行决策、分享体验,企业不跟上他们的节奏,就会被他们“用脚投票”。
  2.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传统旅游社的中间渠道价值被严重削弱,携程、飞猪、美团等在线旅游平台(OTA)已经重塑了市场格局,新进入者(如抖音、小红书)正在用内容电商模式分流流量,不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
  3. 信息传播的变革: 传统的广告投放效果递减,而用户生成内容、社交媒体口碑、KOL/KOC推荐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营销逻辑必须从“广而告之”转向“精准触达和口碑裂变”。
  4. 提升运营效率的刚需: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极大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动态定价、智能客服、收益管理系统等,都是互联网思维的直接产物。

如何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具体实践路径)

强化互联网思维需要从战略、组织、产品、营销、运营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变革。

(一) 战略层面: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

  1. 一把手工程,推动文化变革: 互联网思维首先是“一把手”的思维,企业最高决策者必须深刻理解并认同其价值,自上而下地推动组织文化的转型,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2. 组织架构敏捷化: 打破传统部门墙,建立以“用户旅程”或“产品线”为核心的跨职能敏捷团队(如产品、技术、设计、运营、市场人员组成),赋予团队更大的自主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 人才结构升级: 大力引进和培养具备数据分析、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新媒体运营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 产品与服务层面:以用户为中心重塑体验

  1. 深度用户画像与需求洞察:

    • 数据采集: 整合自有平台数据(预订、搜索、评价)、社交媒体数据、第三方数据,构建360度用户画像。
    • 场景化挖掘: 分析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如亲子游、独自旅行、商务出行、毕业旅行),提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产品。
    • 个性化推荐: 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利用AI算法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推荐,提高转化率和用户满意度。
  2. 优化全流程用户体验:

    • 行前: 提供沉浸式内容(VR/AR看酒店、短视频看目的地)、智能行程规划工具、一站式预订服务。
    • 行中: 推出智慧化服务,如电子门票/登机牌、智能导游、基于LBS的景点/餐厅推荐、一键求助、移动支付等。
    • 行后: 建立完善的反馈和评价体系,鼓励用户分享,并将评价数据用于产品改进,提供会员体系和增值服务,提升用户忠诚度。
  3. 产品形态创新:

    • “旅游+”融合: 开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研学”等跨界产品。
    • 碎片化与微旅游: 针对城市人群,推出周末游、周边游、主题日游等短途、高频的“微度假”产品。
    • 小众与定制化: 满足个性化、深度化的需求,提供定制游、主题游、探险游等非标产品。

(三) 营销与运营层面:数据驱动与生态协同

  1. 内容营销与社交裂变:

    • 从流量思维到内容思维: 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通过高质量、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内容,建立品牌IP,吸引精准粉丝。
    • KOL/KOC矩阵: 与不同层级的意见领袖合作,进行产品种草和口碑传播,形成“头部引爆+腰部扩散+大众分享”的立体化营销矩阵。
    • 社群运营: 建立用户社群(如微信群、知识星球),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提供专属福利,培养忠实用户,实现口碑裂变。
  2.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

    • 精准营销: 利用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分层,通过短信、邮件、Push、社交媒体广告等方式,推送他们最感兴趣的产品和信息。
    • 动态定价与收益管理: 基于供需关系、用户画像、市场竞争等数据,实时调整价格,实现收益最大化。
    •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潜在用户、新用户、活跃用户、沉默用户等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户,采取差异化的运营策略,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3. 构建开放平台与生态合作:

    • API开放: 将自身的核心能力(如预订系统、支付接口、用户数据)通过API接口开放给合作伙伴,吸引更多开发者和服务商加入,共同丰富旅游生态。
    • 跨界合作: 与航空公司、银行、电信运营商、大型企业等进行异业联盟,互相导流,共享资源,推出联名产品或会员权益。
    • 赋能产业链: 帮助传统中小旅游企业(如酒店、地接社)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SaaS工具、流量支持、培训服务,将自身打造成赋能者。

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它要求旅游从业者从内心深处将“用户”奉为圭臬,用“数据”代替“经验”,用“连接”代替“封闭”,用“体验”定义价值。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战略、组织和文化的全面重塑,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只有那些真正拥抱互联网思维,并能将其内化为企业基因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属于新时代的旅行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