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特色,构建了"智能控制+轨道交通"的交叉学科体系,培养过程中注重产学研协同,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强化学生在智能控制、机器人、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领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联合课题、学科竞赛等提升创新能力,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国中车、华为、航天科技等高端制造与科技企业,或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研发工作,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轨道交通领域就业占比超40%,年薪普遍达15-30万元,专业优势在于行业契合度高,毕业生在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新兴领域竞争力突出。

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顶尖学府,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智能交通、自动化控制、机器人技术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选择在这里攻读研究生,意味着能接触到前沿的科研项目、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广阔的行业资源。
学科实力与研究方向
西南交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依托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科研实力雄厚,学科涵盖以下核心方向:
-
智能交通与列车控制
聚焦高铁、城轨的智能化运行控制技术,包括列车自动驾驶(ATO)、调度优化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中国高铁网络。 -
机器人技术与智能系统
涉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实验室与中车、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发智能装备。 -
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
针对能源、制造等领域的多变量系统,研究先进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开发高精度传感器和实时监测系统,在轨道交通安全运维中发挥关键作用。
导师团队与科研资源
学院拥有一支院士领衔的导师队伍,多数教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深度参与科研:
- 校企联合课题:与中车、铁科院等单位合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国际交流: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
- 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
研究生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选修课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领域,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实践能力培养
- 实验室资源:可使用ROS机器人平台、半实物仿真系统等先进设备;
- 企业实习:与成都铁路局、西门子等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 学术活动:定期举办“控制学科前沿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最新技术动态。
就业前景与行业认可

西南交大控制学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8%,主要去向包括:
- 轨道交通领域:中国中车、各铁路局、地铁公司,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
- 智能制造企业:华为、大疆、比亚迪等,岗位涵盖算法工程师、系统集成师;
- 科研院所:铁科院、航天科技集团等机构,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腾讯、阿里等企业的智能驾驶、物联网部门。
据校友反馈,硕士毕业生起薪普遍在15-30万元/年,具备博士学历者更易进入高校或领军企业研发中心。
报考建议与备考策略
招生情况
学术型硕士(控制科学与工程)与专业型硕士(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每年共招生约120人,推免生占比40%,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一、数学一和专业课(通常为《自动控制原理》)。
备考重点
- 专业课复习:建议精读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重点掌握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方程;
- 科研经历加分:有竞赛获奖或论文发表的学生在复试中更具优势;
- 联系导师:提前查阅导师研究方向,通过邮件礼貌沟通,部分导师会提供备考指导。
西南交通大学控制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始终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学生不仅能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成长为行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对于有志于投身智能控制、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