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策划一场有意义的研究生党日活动?

科菲 研究生资讯 6
本次研究生党日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砥砺科研报国”为主题,计划通过“学、思、践、悟”四个环节展开,活动将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邀请优秀党员学者分享科研与党性融合经验,并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和“科技惠民”志愿服务活动,特别设置“红色课题研讨”环节,结合专业特色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术研究,活动注重知行合一,要求参与者提交结合党建与学科发展的微调研报告,最终通过主题党日分享会展示成果,活动旨在强化研究生党员的使命担当,促进党建与学术研究的双向赋能,活动预算控制在2000元以内,由党支部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

研究生阶段是学术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阶段,党日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增强党员凝聚力,提升思想觉悟,同时促进学术与党建的融合,如何策划一场既有深度又有吸引力的党日活动,是许多研究生党支部关注的重点。

明确活动主题与目标

党日活动的策划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应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学校党建要求以及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1. “学术报国:研究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结合科研工作,探讨如何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2. “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通过党史学习激发科研创新动力。
  3.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组织实地调研,探讨研究生如何服务基层。

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如:

  • 增强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理解;
  • 促进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推动党建与科研、社会实践的结合。

创新活动形式

传统的理论学习容易流于形式,研究生党日活动应结合学术特点,采用多样化形式,提高参与度。

学术沙龙+党建研讨

邀请优秀党员学者分享“科研工作中的党性修养”,或组织“党史中的科学精神”专题讨论,让党员在学术交流中感悟党的思想引领作用。

红色实践调研

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科技企业或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党员在实地考察中深化认识,理工科支部可走访高新技术企业,探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党员责任。

微党课竞赛

鼓励党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准备10分钟微党课,如:

  • 医学专业党员讲述“抗疫中的党员先锋”;
  • 文科党员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志愿服务+专业特长

发挥研究生专业优势,开展科普进社区、法律咨询、技术帮扶等活动,体现党员服务社会的价值。

注重活动细节

时间安排

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活动时间应避开实验高峰期或论文提交节点,可选择周末或晚间进行,单次活动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

参与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方便因实验、出差无法到场的党员参与,线上直播+线下讨论,或录制微党课供后续学习。

互动设计

避免单向灌输,增加互动环节,如:

  • 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 设置“党史知识竞答”环节,增强趣味性;
  • 采用“世界咖啡屋”模式,让党员轮流交流观点。

强化宣传与总结

活动前预热

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学院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简要介绍主题和亮点,激发参与兴趣。

活动中记录

安排专人拍照、记录精彩发言,便于后期整理成图文报道或短视频,扩大影响力。

活动后反馈

发放匿名问卷,收集党员对活动的建议,如:

  • 哪些环节收获最大?
  • 希望未来增加什么形式的内容?

案例参考

案例1:某高校理工科党支部“科技强国”主题党日

  • 上午: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聆听老党员科学家分享“科研路上的信仰力量”;
  • 下午:分组研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建议报告提交学院党委。

案例2:人文社科党支部“读经典·悟思想”活动

  • 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选段,结合专业撰写短评;
  • 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点评,深化理论理解。

注意事项

  1. 避免形式化要贴近研究生实际需求,避免空谈理论。
  2. 强调实践性:鼓励将党建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或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
  3. 注重延续性:单次活动是节点,长期规划更重要,可建立“党员学术互助小组”等长效机制。

研究生党日活动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思想碰撞、能力提升的平台,通过精心策划,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党员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标签: 研究生 党日活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