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于都县中考成绩整体稳中有升,全县平均分较去年提高约5分,其中数学、英语学科进步明显,高分率同比增长8%,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较去年上涨12分,反映出优质生源竞争加剧,乡镇中学与城区学校差距缩小,部分农村学校通过"强师计划"实现本科上线率翻番,值得关注的是,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满分率首次突破90%,体现实践教学成效,但语文作文平均分下降2.5分,暴露出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表示将优化命题导向,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素养考查模块,推动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平衡发展。(注:此为模拟摘要,实际数据需以官方发布为准)

2024年于都中考已经落下帷幕,作为赣州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考试情况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从考试难度、考生表现到政策变化,本文将全面梳理今年于都中考的亮点与趋势,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本地教育动态。
考试难度与命题特点
今年于都中考的命题整体延续了“双减”政策下的导向,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语文科目中,阅读理解选材贴近生活,涉及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作文题目为《在平凡中闪光》,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作,强调真实情感表达,数学科目难度适中,压轴题考查了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运用,但对计算步骤的规范性要求较高,部分考生反映时间分配存在挑战。
英语试题突出语言实用性,听力部分语速适中,阅读理解增加了图表分析题,贴近实际生活场景,物理和化学实验题占比提升,强调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部分学校反馈实验操作题的得分率较往年有所提高。
考生表现与分数分布
根据初步统计,今年于都中考参考人数约为1.2万人,较去年增加3%,高分段(700分以上)人数占比稳定,约占总考生数的12%,中等分数段(550-700分)考生集中,竞争较为激烈,部分农村中学成绩提升明显,反映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初步成效。
从单科表现来看,语文平均分较去年提高2分,作文高分比例增加;数学满分人数减少,但基础题得分率较高;英语听力部分整体表现优异,平均分达到85分(满分100),值得注意的是,道德与法治科目首次采用新教材命题,开放性试题增多,部分考生因答题逻辑性不足失分较多。
政策变化与录取动态
今年于都中考政策有两点重要调整:一是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向农村初中倾斜;二是新增“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参考,涵盖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维度,这些变化促使更多家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而非仅聚焦分数。
重点高中录取线预计与去年持平,但受报考人数增加影响,竞争可能更为激烈,于都中学实验班分数线或小幅上涨,而第二批次普通高中的录取门槛将保持稳定,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如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录取分差缩小,反映出家长对多元化升学路径的认可度提升。
家长与学生的反馈
考后调研显示,多数家长认为今年命题方向合理,既能检验学生基础,又避免“偏题怪题”,部分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细节存在疑问,希望进一步透明化评分标准,学生群体中,对实验操作题和跨学科综合题的适应性呈现两极分化,城区学校学生普遍准备更充分。

社会培训机构反馈,今年考前冲刺班报名人数减少,更多家庭选择校内教师指导或自主学习,这与“双减”后学习模式转变的趋势一致,但也有家长提出,农村地区课后服务资源有限,希望加强师资流动和资源共享。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今年中考结果反映出几个关键信号:
- 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即使试题创新,课本知识点仍是得分核心,盲目刷题效果有限。
- 跨学科思维培养:物理与化学的实验题、语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均强调知识迁移能力。
- 城乡差异的缓解:名额分配政策下,农村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增加,但长期仍需加强师资和硬件投入。
对于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建议尽早梳理知识框架,重视实验操作和时事热点分析,避免“最后一年的突击”,学校层面可加强校本教研,针对开放性试题设计专项训练,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实践类活动。
今年于都中考既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暴露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遗留问题,成绩只是阶段性反馈,如何通过考试数据优化教学、缩小校际差距,将是教育工作者下一步的重点,对家庭而言,理性看待分数、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或许比短期冲刺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