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AI时代,思维的本质会被重新定义吗?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多层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核心体现。

AI时代,思维的本质会被重新定义吗?-图1

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性质来详细展开:


概括性与间接性

这是思维最核心的两个基本特征,它将思维与感觉、知觉等低级认知活动区分开来。

  • 概括性: 思维能够超越具体、个别事物的表面特征,揭示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和联系。

    • 例子: 我们见过成千上万只不同的狗(金毛、哈士奇、泰迪等),但我们能从中“概括”出“狗”这个概念,并理解其核心特征(四条腿、会叫、哺乳动物等),我们还能进一步概括出“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等更高级的概念,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就是概括性,语言和符号是思维概括性的重要工具。
  • 间接性: 思维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甚至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

    • 例子: 我们可以根据地上的脚印推断“有动物从这里经过”;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和科学数据,推知恐龙的生活形态和地球的演化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学公式,计算遥远星系的运动轨迹,思维使我们突破了时空和感官的限制,实现了对“过去”、“和“看不见”的事物的认知。

目的性与问题导向性

人类的思维通常不是漫无目的的,它总是围绕着特定的目标或问题展开。

  • 目的性: 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而进行的,我们思考“如何从A地到B地”,是为了解决出行问题;科学家思考宇宙的起源,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终极奥秘。
  • 问题导向性: 思维往往由问题或困难情境所激发,当我们的认知出现不平衡,遇到未知或障碍时,思维活动就会启动,以寻求新的平衡和解决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问题解决”。

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思维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它既包含严谨的逻辑推理,也包含跳跃的、直觉性的非逻辑过程。

  • 逻辑性: 这是指思维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推理活动,逻辑思维是科学、法律、数学等严谨学科的基础,它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 非逻辑性: 这包括直觉(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答案或判断)、灵感(在长期思考后突然出现的“顿悟”)、联想(在看似无关的事物间建立联系)等,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艺术创新、科学发现的重要源泉,爱因斯坦曾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源于理性思考,而是源于直觉。”

抽象性与具体性

思维可以在抽象和具体两个层面自由切换。

  • 抽象性: 思维可以处理高度抽象的概念,如“正义”、“自由”、“爱”、“无穷大”、“虚数”等,这些概念无法被直接观察,但它们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 具体性: 思维也能在具体的形象和场景中运作,例如我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朋友的模样,或者在头脑中“预演”一个即将进行的对话,这种形象思维对于工程师设计图纸、艺术家构思作品至关重要。

语言依赖性与独立性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但并非完全等同。

  • 语言依赖性: 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外壳”和工具,它为思维提供了符号系统,使得复杂的、抽象的思想可以被固定、传递和交流,没有语言,很多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将变得极其困难,我们通常用语言来思考(内隐的言语)。
  • 语言独立性: 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语言,聋哑人可以使用手语进行复杂的思考;动物虽然没有人类的语言,但显然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如黑猩猩使用工具);有时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明我们的感受和思考已经超越了现有语言的范畴,这说明思维有其自身的、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机制。

物质基础

思维的最终载体是物质——我们的大脑。

  • 生理基础: 思维是大脑神经元复杂网络活动的电化学过程,当我们在思考时,大脑的不同区域(如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和规划,顶叶负责空间感知,颞叶负责记忆和语言)会以特定的模式被激活和连接,现代脑成像技术(如fMRI, EEG)已经能够实时“看到”思维活动在脑中的分布。
  • 可塑性: 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即“神经可塑性”,我们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行为习惯会通过学习和经验,不断重塑大脑的物理连接,这意味着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被训练和发展的。

社会历史性

人类的思维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它深受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 社会性: 我们的语言、知识体系、价值观念都是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集体思维、文化偏见等都是思维社会性的体现。
  • 历史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其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也不同,古希腊人关注哲学和逻辑,中世纪的人关注神学,而现代人则更关注科技和全球化,思维本身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断演化。

思维的性质是多层次、多维度、动态且复杂的,它既是概括和间接的认知工具,也兼具目的和问题导向的驱动;它融合了逻辑的严谨非逻辑的创造,游走于抽象与具体之间;它以大脑为物质基础,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并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之中。

理解思维的这些性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哲学的终极探索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