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如何高效提升?

这个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训练要有趣、直观、生活化,下面我将从核心目标、训练方法、分模块练习题三个方面,为您提供一个全面且可操作的指南。

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如何高效提升?-图1


核心思维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

在一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数学思维:

  1. 数感: 不只是会数数、会认数,而是对数字大小、多少、顺序的直观感受。

    看到一堆苹果,能快速估计出是多还是少;知道“5”比“3”大,排在“3”的后面。

  2. 对应与比较: 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等。

    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苹果,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一样多;知道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3. 分类与归纳: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进行分类。

    把所有红色的积木放在一起,或者把所有圆形的积木放在一起。

  4. 空间与图形: 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能认出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能认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5. 简单的逻辑推理: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知道A比B高,B比C高,那么A最高。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训练方法与技巧(怎么培养?)

  1. 游戏化训练:

    • 扑克牌游戏: 玩“比大小”、“抽对子”(凑10)、“接龙”等游戏,在玩乐中熟悉数字和比较大小。
    • 积木/乐高: 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认识图形、颜色和空间;用积木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 骰子游戏: 投掷两个骰子,让孩子快速说出点数之和,锻炼数感和计算速度。
  2. 生活化引导:

    • 超市购物: 让孩子帮忙数一数买了几个苹果,看看哪种水果贵(看价格标签),比较哪个盒子更大。
    • 餐桌帮手: 摆放碗筷时,一一对应,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分水果时,练习平均分配。
    • 整理玩具: 引导孩子按颜色、大小、类型(汽车、积木、毛绒玩具)给玩具分类。
  3. 可视化与动手操作:

    • 多使用实物: 讲解“3+2=5”时,不要只说数字,拿出3个苹果,再拿出2个苹果,让孩子数一数一共是几个。
    • 画图法: 遇到难题时,鼓励孩子用画圈、画线、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目意思,这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好方法。
    • 小棒/计数器: 准备一些小棒或计数器,让孩子亲手拨一拨、摆一摆,理解“凑十法”、“破十法”等计算背后的道理。
  4. 多提问,多引导:

    • 开放式提问: 不要只问“1+1等于几?”,可以问“你有1颗糖,妈妈又给你1颗,你现在有几颗糖?”
    • 过程性提问: 当孩子给出答案后,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呀?”,了解他的思维过程,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 拓展性提问: “除了按颜色分,我们还能怎么分这些积木呢?”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

分模块思维训练题(练什么?)

均以一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为基础,融入了思维训练的元素。

数感与计算

  1. 数数与写数:

    • 题1: 从1数到20,再从20倒数到1,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
    • 题2: 看图写数。(图上有5只鸭子,让孩子写“5”)
    • 题3: 填空:1, 3, ( ), 7, ( )。 10, 8, ( ), 4, ( )。
  2. 数的分解与组成:

    • 题1: 小朋友,你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请尽可能多地写出来。(引导孩子有序地思考:5=1+4, 5=2+3, 5=3+2, 5=4+1)
    • 题2: 盒子里有7颗糖,拿走2颗,还剩几颗?如果拿走3颗呢?拿走几颗,盒子里就剩4颗了?(逆向思维)
  3. 加减法思维训练:

    • 题1(凑十法): 小明有9支铅笔,妈妈又给了他1支,现在一共有多少支?(让孩子直观地看到9+1=10)
    • 题2(看图列式): 图左边有4只小鸡,右边有3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4+3=7)
    • 题3(应用题): 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分步思考:5-2=3, 3+1=4)

图形与空间

  1. 图形认知与分类:

    • 题1: 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图中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可以按“有角/没角”分,或按“圆形/其他图形”分)
    • 题2: 用学过的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拼一幅画,比如一个小房子。
  2. 立体图形认知:

    • 题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球体(如:皮球、篮球),哪些是正方体(如:魔方、骰子)。
    • 题2: 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逻辑推理与规律

  1. 找规律:

    • 题1: 找到规律,在“□”里画出正确的图形。(图:△ □ △ □ △ □ ...)
    • 题2: 找到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 4, 6, ( ), 10)
    • 题3: 按照规律接着画下去。(○ △ ○ △ ○ △ ...)
  2. 简单推理:

    • 题1: 小红、小明、小华三人比高矮,小红比小明高,小明比小华高,谁最高?谁最矮?
    • 题2: 三个小朋友排队,小丽在小红的前面,小华在小红的后面,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排队问题:

    • 题1: 小朋友们排队,从前面数,小明排第5,从后面数,小明排第4,这一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画图法:●●●●(小明)●●●,4+1+3=8个)
  2. 间隔问题(初步):

    • 题1: 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剪开后会变成几段?(2段)
    • 题2: 桌子上摆了5个苹果,每两个苹果之间放一个香蕉,需要几个香蕉?(4个)

温馨提示

  • 耐心和鼓励: 思维训练是“慢”功夫,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大大的表扬。
  • 保护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耐烦或挫败感,立刻停止,换个轻松的游戏或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贵在坚持: 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思维小游戏,比周末突击做几页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您和孩子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有趣的数学思维之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